建筑中主动应用太阳能烟囱效应的设计策略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1.1 世界能源现状与动态 | 第16页 |
1.1.2 建筑能耗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2.1 烟囱效应与太阳能烟囱效应的区别 | 第19-20页 |
1.2.2 太阳能烟囱发电站 | 第20-21页 |
1.2.3 太阳能烟囱效应在建筑中的主被动利用 | 第21页 |
1.3 研究对象和重难点 | 第2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综述 | 第24-42页 |
2.1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 | 第24-27页 |
2.1.1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被动式利用 | 第24-25页 |
2.1.2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主动式利用 | 第25-27页 |
2.2 风能在建筑中的利用 | 第27-29页 |
2.2.1 风能在建筑中的被动式利用 | 第27-28页 |
2.2.2 风能在建筑中的主动式利用 | 第28-29页 |
2.3 太阳能烟囱效应发电研究动态 | 第29-35页 |
2.3.1 国内外研究历程与应用现状 | 第29-33页 |
2.3.2 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动态 | 第33-35页 |
2.4 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烟囱效应研究动态 | 第35-42页 |
2.4.1 被动式利用研究历程与应用现状 | 第35-36页 |
2.4.2 主动式利用研究历程与应用现状 | 第36-38页 |
2.4.3 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动态分析 | 第38-42页 |
第三章 太阳能烟囱效应发电基础理论研究 | 第42-54页 |
3.1 太阳能烟囱效应发电的形式 | 第42-43页 |
3.2 太阳能烟囱效应发电系统的组成 | 第43-44页 |
3.3 影响发电功率的主要因素 | 第44-51页 |
3.3.1 自然环境条件对发电功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系统几何特性对发电功率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3 材料物理属性对发电功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4 功率影响因素小结 | 第51页 |
3.4 太阳能烟囱效应发电的问题和应用潜力 | 第51-54页 |
3.4.1 存在的问题 | 第51-52页 |
3.4.2 应用潜力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太阳能烟囱与建筑空间的结合 | 第54-62页 |
4.1 太阳能烟囱与建筑结合的形式 | 第54-58页 |
4.1.1 烟囱状高塔与建筑的结合 | 第54页 |
4.1.2 集热棚与建筑的结合 | 第54-55页 |
4.1.3 结合形式 | 第55-56页 |
4.1.4 结合原型 | 第56-58页 |
4.2 结合原型比较 | 第58-60页 |
4.2.1 结合原型功率分析 | 第58-59页 |
4.2.2 结合原型比较 | 第59-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整合设计要点 | 第62-87页 |
5.1 前提条件分析 | 第62-69页 |
5.1.1 自然环境条件 | 第62-65页 |
5.1.2 当地经济实力和人口密度 | 第65页 |
5.1.3 建筑规模 | 第65-67页 |
5.1.4 其他条件 | 第67-69页 |
5.2 烟囱状高塔与建筑的整合设计 | 第69-76页 |
5.2.1 烟囱与建筑的相对位置 | 第70-72页 |
5.2.2 烟囱高度和建筑高度的关系 | 第72-73页 |
5.2.3 烟囱的直径 | 第73-74页 |
5.2.4 烟囱的形状 | 第74页 |
5.2.5 防火安全措施 | 第74-76页 |
5.3 集热棚和蓄热层与建筑的整合设计 | 第76-81页 |
5.3.1 集热棚和蓄热层与建筑的相对位置 | 第76-79页 |
5.3.2 集热棚的面积 | 第79页 |
5.3.3 集热棚的坡度 | 第79-80页 |
5.3.4 蓄热层的蓄热方式与材料选择 | 第80-81页 |
5.4 涡轮机与建筑的整合设计 | 第81-85页 |
5.4.1 涡轮机的最佳位置 | 第81页 |
5.4.2 涡轮机的数量与安装方式 | 第81-83页 |
5.4.3 降噪设计 | 第83-84页 |
5.4.4 安全措施 | 第84-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如东新区会馆案例研究 | 第87-98页 |
6.1 项目概况 | 第87-88页 |
6.1.1 如东概况 | 第87页 |
6.1.2 项目背景 | 第87-88页 |
6.2 总体构思 | 第88-89页 |
6.3 整合设计要点 | 第89-95页 |
6.3.1 烟囱状高塔与会馆的整合设计 | 第89-91页 |
6.3.2 集热棚和蓄热层与会馆的整合设计 | 第91-95页 |
6.3.3 涡轮机与会馆的整合设计 | 第95页 |
6.4 发电功率分析 | 第95-9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98-100页 |
7.1 结论 | 第98-99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