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碳排放权交易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2.1 碳排放权交易基本内涵及特征 | 第23-25页 |
2.1.1 碳排放权交易概念 | 第23-24页 |
2.1.2 碳排放权的基本特征 | 第24-25页 |
2.2 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2.2.1 国外碳排放权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2.2.2 国内碳排放权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2.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28-29页 |
2.3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2.3.1 外部性理论 | 第29页 |
2.3.2 演化博弈理论 | 第29-30页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0-31页 |
2.3.4 政府规制理论 | 第31页 |
2.3.5 机制设计理论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概念与原理分析 | 第33-46页 |
3.1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概念 | 第33-35页 |
3.1.1 建筑碳排放涵义 | 第33-34页 |
3.1.2 建筑碳排放权概念 | 第34页 |
3.1.3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概念 | 第34-35页 |
3.2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利益相关者研究 | 第35-42页 |
3.2.1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利益相关者构成 | 第35-36页 |
3.2.2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 第36页 |
3.2.3 关键利益相关者——政府与建筑业主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36-42页 |
3.3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原理分析 | 第42-45页 |
3.3.1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原理 | 第42-44页 |
3.3.2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运作方式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 第46-57页 |
4.1 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影响因素选择原则 | 第46-47页 |
4.1.1 针对性和代表性相结合 | 第46页 |
4.1.2 科学性和可操性 | 第46页 |
4.1.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第46-47页 |
4.2 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6页 |
4.2.1 市场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4.2.2 经济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4.2.3 法律法规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51-54页 |
4.2.4 利益相关者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54-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影响因素的PCA研究 | 第57-66页 |
5.1 主成分分析法(PCA)介绍 | 第57-59页 |
5.2 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 | 第59-60页 |
5.2.1 设计调查问卷 | 第59页 |
5.2.2 发放与回收问卷 | 第59-60页 |
5.2.3 问卷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60页 |
5.3 问卷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60-62页 |
5.3.1 问卷数据信度分析 | 第60-61页 |
5.3.2 问卷数据效度分析 | 第61-62页 |
5.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处理 | 第62-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体系 | 第66-78页 |
6.1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原则 | 第66-67页 |
6.2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体系构成 | 第67-69页 |
6.3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认证机制 | 第69-72页 |
6.3.1 建筑业碳减排总体目标设定 | 第69-70页 |
6.3.2 碳排放量基准线设定 | 第70-72页 |
6.3.3 建筑碳排放权配额认证 | 第72页 |
6.4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监督机制 | 第72-74页 |
6.4.1 碳排放量全程监测 | 第72-73页 |
6.4.2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监督 | 第73页 |
6.4.3 碳排放权交易信息披露 | 第73-74页 |
6.4.4 市场价格监督 | 第74页 |
6.5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惩罚机制 | 第74-75页 |
6.5.1 碳超排量层级式定价 | 第74页 |
6.5.2 追究法律责任 | 第74-75页 |
6.6 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激励机制 | 第75-77页 |
6.6.1 建筑碳减排技术支持 | 第75-76页 |
6.6.2 政府提供碳减排资金 | 第76页 |
6.6.3 发展碳金融产品 | 第76-7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4-85页 |
附录 | 第8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