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研究意义、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的选取第10-22页
 (一) 研究意义第10-13页
 (二) 研究综述第13-21页
  1 后现代理论的基础性研究第14-17页
  2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的影响研究第17-19页
  3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第19-21页
 (三)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二、迷思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后现代主义第22-42页
 (一) 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与发展第23-28页
  1 后现代主义的内涵第23-25页
  2 后现代主义内涵的发展第25-28页
 (二)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第28-34页
  1 反对基础主义第28-30页
  2 反对本质主义第30-32页
  3 不确定性和内存性第32-33页
  4 反对理性、消解主体性第33-34页
 (三)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纠结发展——中国社会意识的二元发展第34-42页
  1 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发展第36-38页
  2 现代思维向后现代思维转变第38-42页
三、质疑的压力——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青年的影响第42-59页
 (一) 后现代主义对中心、基础、理性的质疑第43-48页
  1 消解中心——青年主体意识的丧失第43-44页
  2 反对基础——青年秩序意识的坍塌第44-46页
  3 非理性化——青年思辨意识的沦陷第46-48页
 (二) 后现代主义对人生态度、理想信念的影响第48-54页
  1 颓废——当代青年的困惑第48-50页
  2 媚俗——当代青年的隐忧第50-54页
 (三) 后现代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第54-59页
  1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主义视角第54-55页
  2 “被迫流浪”的青年第55-57页
  3 历史观的冲突第57-59页
四、教育的应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革新所在第59-78页
 (一) 实现多样性和一元化的统一第59-65页
  1 关注多样性第60-61页
  2 历史的普遍性第61-63页
  3 在关注多样性基础上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第63-65页
 (二) 实现个体关怀和社会超越的统一第65-71页
  1 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实际问题第65-68页
  2 坚持“育人为先”,树立远大志向第68-71页
 (三) 实现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第71-78页
  1 改进教育方法和关注现实的科学性第71-74页
  2 作为批判工具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第74-78页
结论第78-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后记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权制度与协商民主:河南邓州农村治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我国社会监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