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价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1.4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1 利益导向 | 第20页 |
2.1.2 和谐家庭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利益导向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交换理论 | 第22页 |
2.2.3 成本收益理论 | 第22-24页 |
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内涵、发展历程和审批流程 | 第24-27页 |
3.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基本内涵 | 第24页 |
3.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3.2.1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萌芽阶段 | 第24-25页 |
3.2.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阶段 | 第25页 |
3.2.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发展和完善阶段 | 第25-26页 |
3.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相关政策实施的一般流程 | 第26-27页 |
4 福清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运行效果 | 第27-44页 |
4.1 福清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4.2 福清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8-38页 |
4.2.1 福清市“计生”家庭利益导向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8-35页 |
4.2.2 福清市“特殊”家庭利益导向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35-38页 |
4.3 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和谐家庭”的积极意义 | 第38-40页 |
4.4 福清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运行效果 | 第40-44页 |
4.4.1 福清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运行数据分析 | 第40-42页 |
4.4.2 福清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满意度问卷调查 | 第42-44页 |
5 福清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44-56页 |
5.1 福清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现存问题 | 第44-50页 |
5.1.1 现行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 第44-46页 |
5.1.2 “独生子女”家庭风险救助政策不完善 | 第46-47页 |
5.1.3 利益导向政策与普惠政策之间尚未实现有效地衔接 | 第47-48页 |
5.1.4 流动人员未能享受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方面的优惠政策 | 第48-49页 |
5.1.5 对于政策外生育行为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 | 第49页 |
5.1.6 部分不当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新的社会不公 | 第49-50页 |
5.2 福清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0-56页 |
5.2.1 公众对政策的误解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不顺畅 | 第50-51页 |
5.2.2 利益导向政策因创新不足、受众不全和宣传不到位而影响实施效果 | 第51-53页 |
5.2.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 第53-56页 |
6 创新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建议 | 第56-65页 |
6.1 建立完善相关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保障 | 第56-57页 |
6.2 创新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化解救助政策 | 第57-61页 |
6.3 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 第61-62页 |
6.4 强化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力度 | 第62-63页 |
6.5 鼓励基层创新发展型利益导向政策 | 第63-64页 |
6.6 探索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未来变迁发展新方向 | 第64-65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7.2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7.2.1 不足之处 | 第66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一:面向各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的调查问卷 | 第71-78页 |
附录二:面向受助群众和普通群众的调查问卷 | 第78-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