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哲学的意识形态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改革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一、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第9-10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1-15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选题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四、选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17页
        (一)重点第17页
        (二)难点第17页
    五、选题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哲学的意识形态性内涵分析第18-22页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第18-20页
    二、哲学的意识形态性第20-22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偏离第22-32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过度意识形态化第22-27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过度意识形态化表现第22-24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过度意识形态化原因第24-27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化第27-32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化表现第27-28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化原因第28-32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回归第32-47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意识形态性回归的基本要求第33-36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改革必须立足于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第33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授课教师的素质必须得到提高第33-34页
        (三)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理解必须予以消除第34-36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意识形态性回归的具体途径第36-47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的变革第36-39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第39-41页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第41-43页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目的的明确第43-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3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权力规制、利益激励与合作秩序的建构--对川东N县农民合作组织的演进分析
下一篇:习近平公平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