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白光LED发展简介 | 第10-11页 |
1.2 白光LED的构造和发光机理 | 第11-12页 |
1.2.1 LED的构造 | 第11-12页 |
1.2.2 LED的发光原理 | 第12页 |
1.3 实现白光LED的途径 | 第12-14页 |
1.4 白光LED用荧光粉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4.1 黄色荧光粉 | 第14-18页 |
1.4.2 绿色荧光粉 | 第18-19页 |
1.4.3 红色荧光粉 | 第19-20页 |
1.5 Mn~(4+)掺杂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 | 第20-23页 |
1.5.1 Mn~(4+)掺杂的氧化物 | 第21-22页 |
1.5.2 Mn~(4+)掺杂的氟化物体系 | 第22-23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设备与表征方法 | 第25-28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3 测试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6页 |
2.3.2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X-射线能量散射谱(EDX)分析 | 第26页 |
2.3.3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6页 |
2.3.4 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DRS)分析 | 第26页 |
2.3.5 热综合分析(TGA) | 第26页 |
2.3.6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 | 第26页 |
2.3.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 - Vis)分析 | 第26页 |
2.3.8 发光性质测定 | 第26-27页 |
2.3.9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双功能BaTiF_6:Mn~(4+)的制备及发光和光催化性能 | 第28-39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29页 |
3.2.1 K2MnF_6的制备 | 第29页 |
3.2.2 BaTiF_6:Mn~(4+)的制备 | 第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3.3.1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29-33页 |
3.3.2 发光性能 | 第33-36页 |
3.3.3 光催化性能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梭形BaTiF_6:Mn~(4+)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和在白光LED中的应用研究 | 第39-49页 |
4.1 引言 | 第39-40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4.3.1 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40-42页 |
4.3.2 反应条件对晶相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3 漫反射光谱 | 第43-44页 |
4.3.4 发光机理研究 | 第44-46页 |
4.3.5 热稳定性研究 | 第46-47页 |
4.3.6 BaTiF_6:Mn~(4+)荧光粉在白光LED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BaTiF_6:Mn~(4+)红色荧光粉的形貌调控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 第49-58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CTAB调控BaTiF_6:Mn~(4+)的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 第49-52页 |
5.2.1 BaTiF_6:Mn~(4+)红色荧光粉的制备过程 | 第49-50页 |
5.2.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5.3 溶剂调控BaTiF_6:Mn~(4+)的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 第52-57页 |
5.3.1 BaTiF_6:Mn~(4+)红色荧光粉的制备 | 第52-53页 |
5.3.2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