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应收账款管理理论概述 | 第16-18页 |
2.1 应收账款的含义及形成的原因 | 第16页 |
2.2 应收账款管理的含义、目标和核心 | 第16-17页 |
2.3 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和评价 | 第17-18页 |
第3章 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 第18-37页 |
3.1 S公司相关概况 | 第18-23页 |
3.1.1 金融机具行业介绍 | 第18-19页 |
3.1.2 S公司简介 | 第19-23页 |
3.2 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3-36页 |
3.2.1 S公司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3.2.2 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31-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 第37-43页 |
4.1 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4.1.1 事前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4.1.2 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4.1.3 事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4.2 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39-42页 |
4.2.1 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 | 第39-40页 |
4.2.2 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薄弱 | 第40-41页 |
4.2.3 组织结构不健全 | 第41页 |
4.2.4 信用评级和客户分类不科学 | 第41-42页 |
4.2.5 信息化管理作用发挥不大 | 第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改进建议和保障措施 | 第43-54页 |
5.1 应收账款管理的改进建议 | 第43-52页 |
5.1.1 事前管理 | 第43-47页 |
5.1.2 事中管理 | 第47-48页 |
5.1.3 事后管理 | 第48-52页 |
5.2 建议的实施保障措施 | 第52-53页 |
5.2.1 提升领导层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程度 | 第52页 |
5.2.2 落实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制 | 第52页 |
5.2.3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教育培训机制 | 第52-53页 |
5.2.4 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信息管理系统 | 第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和启示 | 第54-56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54页 |
6.2 本文启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