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 第8-9页 |
(一) 个人感受和思考 | 第8页 |
(二) 现实的需求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一) 对世界公民的理解 | 第9-11页 |
(二) 世界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 第11页 |
(三) 世界公民教育的目标 | 第11-12页 |
(四) 世界公民教育的内容 | 第12-13页 |
(五) 世界公民教育的途径 | 第13-14页 |
(六) 我国世界公民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全球化对世界公民教育的呼唤 | 第16-31页 |
一、全球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6-20页 |
(一) 何为全球化 | 第16-17页 |
(二) 全球化的特征 | 第17-20页 |
二、开展世界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 第20-25页 |
(一) 开展世界公民教育是全球化过程的必然要求 | 第20-23页 |
(二) 开展世界公民教育是人的转型的客观要求 | 第23-25页 |
三、世界公民与世界公民教育 | 第25-31页 |
(一) 世界公民的内涵及特征 | 第25-28页 |
(二) 世界公民教育的提出与内涵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对中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31-48页 |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31页 |
二、世界公民意识的具体分析 | 第31-46页 |
(一) 中学生的平等意识 | 第32-33页 |
(二) 中学生的参与意识 | 第33-35页 |
(三) 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 第35-36页 |
(四) 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 第36-37页 |
(五) 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 第37-39页 |
(六) 中学生的合作意识 | 第39-40页 |
(七) 中学生的共存意识 | 第40-42页 |
(八) 中学生的相互援助意识 | 第42-43页 |
(九) 中学生的尊重差异意识 | 第43-45页 |
(十) 中学生的和平意识 | 第45-46页 |
三、对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反思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对中学世界公民教育的状况考察与分析 | 第48-63页 |
一、教育政策中有关公民教育的考察 | 第48-50页 |
(一) 初步提出阶段(1978-1990) | 第48-49页 |
(二) 逐步发展阶段(1990-1999) | 第49页 |
(三) 深化完善阶段(2000-2011) | 第49-50页 |
二、中学阶段《课程标准》中世界公民教育的体现 | 第50-54页 |
三、对学校开展世界公民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54-63页 |
(一) 教师对开展世界公民教育的必要性的看法 | 第54-55页 |
(二) 课程与教学中世界公民教育的体现 | 第55-57页 |
(三) 学校中开展世界公民教育的情况 | 第57-58页 |
(四) 开展世界公民教育存在的优势和困难 | 第58-61页 |
(五) 开展世界公民教育所需的支持和支援 | 第61-63页 |
第五章 中学开展世界公民教育的建议 | 第63-69页 |
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世界公民教育的支持力度 | 第63-64页 |
(一) 将世界公民教育列入教育文件,给予政策上的肯定 | 第63-64页 |
(二) 尝试编写与世界公民教育相关的课程标准 | 第64页 |
(三) 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 | 第64页 |
二、学校课程设置上,提高对世界公民教育的重视 | 第64-66页 |
(一) 在综合活动课程中加入世界公民教育的内容 | 第64-65页 |
(二) 提升各学科中世界公民教育的比重 | 第65页 |
(三) 重视校本课程在世界公民教育方面的作用 | 第65-66页 |
三、学校应增强对世界公民教育的推动力度 | 第66-67页 |
(一) 学校领导加强对世界公民教育的重视 | 第66页 |
(二) 在学校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 第66页 |
(三) 学校要加强与外部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 第66-67页 |
四、教师应提高自身在世界公民教育方面的能力 | 第67-69页 |
(一) 提高把握国际议题的能力 | 第67-68页 |
(二) 提高教师搜集信息、利用资源的能力 | 第68页 |
(三) 提高在教学中培养世界公民精神内涵的能力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