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7-8页 |
1.2 既有研究与简要述评 | 第8-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3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案例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实地调查法 | 第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15-17页 |
第2章 非均衡的权力结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第17-24页 |
2.1 权力与权力结构 | 第17-18页 |
2.2 均衡:权力结构理想配置 | 第18-19页 |
2.3 县域权力结构的非均衡性与治理逻辑 | 第19-24页 |
2.3.1 县域权力结构非均衡 | 第19-21页 |
2.3.2 非均衡权力结构下的治理逻辑 | 第21-24页 |
第3章 县域的权力结构与治理:以XW县为例 | 第24-40页 |
3.1 XW县政治权力配置与结构 | 第24-31页 |
3.1.1 XW县的权力配置 | 第24-30页 |
3.1.2 XW县的权力结构的非均衡 | 第30-31页 |
3.2 权力结构失衡下的县域治理 | 第31-35页 |
3.2.1 县域权力结构失衡下的治理异化 | 第31-32页 |
3.2.2 权力结构失衡下的县域治理:XW县经验 | 第32-35页 |
3.3 XW县治理的问题 | 第35-40页 |
3.3.1 XW县权力腐败 | 第36页 |
3.3.2 XW县治理非均衡 | 第36-38页 |
3.3.3 XW县环境污染 | 第38-40页 |
第4章 权力结构失衡下的县域治理:理论分析与策略理路 | 第40-49页 |
4.1 县域权力结构:形成与演变 | 第40-41页 |
4.2 县域治理失范的原因探析 | 第41-43页 |
4.2.1 权力监督弱化 | 第41-42页 |
4.2.2 治理主体参与非均衡 | 第42页 |
4.2.3 利益表达非制度化 | 第42-43页 |
4.3 优化县域治理的政治基础策略理路 | 第43-49页 |
4.3.1 以法治方式构建县域权力运行制度与环境 | 第44-45页 |
4.3.2 以县级直选改革优化公共权力授予方式 | 第45-46页 |
4.3.3 以实质性权力强化县域权力机关与“议事”机关 | 第46-49页 |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