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 | 第13-21页 |
1.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 第13-16页 |
1.1.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性质 | 第14-15页 |
1.1.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 | 第15-16页 |
1.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关系 | 第16-19页 |
1.2.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 | 第16-17页 |
1.2.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客体 | 第17页 |
1.2.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 | 第17-19页 |
1.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1.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20页 |
1.3.2 公民权利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国内实践 | 第21-27页 |
2.1 四直辖市购买公共服务实践 | 第21-25页 |
2.1.1 北京市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 | 第21-22页 |
2.1.2 上海市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 | 第22-23页 |
2.1.3 天津市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 | 第23-24页 |
2.1.4 重庆市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 | 第24-25页 |
2.2 四直辖市购买公共服务实践共性之检视 | 第25-27页 |
2.2.1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 第25页 |
2.2.2 探索多元购买方式 | 第25页 |
2.2.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第25-26页 |
2.2.4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分析 | 第27-33页 |
3.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困境 | 第27-29页 |
3.1.1 相关立法不完善 | 第27-28页 |
3.1.2 购买范围不明确 | 第28页 |
3.1.3 运行机制有缺陷 | 第28-29页 |
3.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困境 | 第29-33页 |
3.2.1 社会组织发展滞后 | 第29-30页 |
3.2.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 | 第30-31页 |
3.2.3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域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借鉴 | 第33-39页 |
4.1 域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 | 第33-34页 |
4.1.1 英国公私合作模式 | 第33页 |
4.1.2 美国合同外包模式 | 第33-34页 |
4.1.3 新西兰的激进民营化模式 | 第34页 |
4.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的域外启示 | 第34-39页 |
4.2.1 完善的法律保障 | 第34-35页 |
4.2.2 完备的程序规范 | 第35-36页 |
4.2.3 严谨的绩效评估 | 第36-37页 |
4.2.4 及时的政策修订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规则构建 | 第39-49页 |
5.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 第39-40页 |
5.2 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质性规则 | 第40-43页 |
5.2.1 加快专门立法 | 第40-41页 |
5.2.2 明确购买范围 | 第41-42页 |
5.2.3 加强合同管理 | 第42-43页 |
5.3 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程序性规则 | 第43-45页 |
5.3.1 确立公开透明的购买程序 | 第43-44页 |
5.3.2 建立完整的市场退出机制 | 第44-45页 |
5.3.3 规范信息公开程序 | 第45页 |
5.4 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配套制度 | 第45-49页 |
5.4.1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 第45-46页 |
5.4.2 完善监管制度 | 第46-47页 |
5.4.3 健全纠纷解决机制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