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2页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目的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1页
    四、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11-12页
        (一) 研究方法第11页
        (二) 论文框架第11-12页
第一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IPO退出机制的基本理论第12-18页
    1.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述第12-14页
        1.1.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涵义第12页
        1.1.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征第12-13页
        1.1.3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第13-14页
    1.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机制的概述第14-18页
        1.2.1 IPO退出的概念第14页
        1.2.2 IPO退出的特点第14-15页
        1.2.3 IPO退出的途径第15-16页
        1.2.4 IPO退出的优劣分析第16-18页
第二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第18-24页
    2.1 审核制对IPO退出产生消极影响第18-19页
        2.1.1 审核制使IPO退出存在不确定性第18页
        2.1.2 降低了IPO退出的效率第18-19页
        2.1.3 影响投资者对IPO退出预期收益的研判第19页
    2.2 IPO退出标准过于严格第19-22页
        2.2.1 法律规定了不同锁定期第19-20页
        2.2.2 对公司上市股本方面要求第20页
        2.2.3 对公司成立期限方面的限制第20-21页
        2.2.4 三板市场对IPO退出的限制第21-22页
    2.3 中介机构对IPO退出缺乏事前监督第22页
        2.3.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能成为主导第22页
        2.3.2 券商没有充分发挥保荐作用第22页
    2.4 缺乏专业人才第22-23页
    2.5 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第23-24页
第三章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机制及经验借鉴第24-30页
    3.1 具有完备的法律法规第24页
    3.2 拥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第24-25页
    3.3 IPO退出门槛低第25-26页
        3.3.1 IPO退出标准低第25-26页
        3.3.2 IPO退出费用低第26页
    3.4 完善的配套制度第26-27页
        3.4.1 做市商制度推动退出第26-27页
        3.4.2 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第27页
    3.5 IPO的注册制为退出提供方便第27-28页
    3.6 美国IPO退出对我国的启示第28-30页
第四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机制的完善第30-38页
    4.1 健全IPO退出的法律制度第30-33页
        4.1.1 构建注册制的发行制度第30-31页
        4.1.2 引入做市商制度第31-32页
        4.1.3 建立创业板配套制度第32-33页
    4.2 降低IPO退出的门槛第33-34页
        4.2.1 调整上市锁定期的规定第33页
        4.2.2 降低中小板的准入条件第33-34页
        4.2.3 打破创业板单一的上市标准第34页
        4.2.4 引导通过新三板市场退出第34页
    4.3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事前监督第34-35页
        4.3.1 消除私募基金对中介机构的影响第34-35页
        4.3.2 延长保荐人的督导期第35页
    4.4 培养专业人才第35-36页
    4.5 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第36-38页
结论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下一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