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概述 | 第15页 |
1.2 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桥梁的总体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桥梁动力特性方面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4 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桥梁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箱梁桥现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 第22-30页 |
2.1 桥梁概况 | 第22-24页 |
2.2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轻型薄壁箱梁的结构体系 | 第24-26页 |
2.2.1 体外预应力筋 | 第24-25页 |
2.2.2 转向块 | 第25页 |
2.2.3 节段接缝 | 第25-26页 |
2.3 节段梁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 第26-29页 |
2.3.1 节段梁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简介 | 第26-27页 |
2.3.2 动载试验测试流程及测试系统 | 第27页 |
2.3.3 试验结果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箱梁桥精细化抗震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 第30-43页 |
3.1 概述 | 第30页 |
3.2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轻型薄壁箱梁桥抗震精细化有限元模型 | 第30-33页 |
3.2.1 节段梁体 | 第30-31页 |
3.2.2 节段接缝模拟 | 第31页 |
3.2.3 体外预应力束筋 | 第31页 |
3.2.4 墩柱 | 第31-32页 |
3.2.5 支座 | 第32页 |
3.2.6 基础及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32页 |
3.2.7 有限元模型 | 第32-33页 |
3.3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轻型薄壁箱梁桥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3-37页 |
3.3.1 桥梁的自振周期 | 第33-34页 |
3.3.2 振型贡献分析 | 第34-37页 |
3.4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轻型薄壁箱梁桥抗震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 第37-42页 |
3.4.1 建模方法对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的影响 | 第37-40页 |
3.4.2 建模方法对于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箱梁桥结构动力特性及其敏感因子研究 | 第43-52页 |
4.1 概述 | 第43页 |
4.2 结构动力特性对于重要设计参数的敏感度研究 | 第43-51页 |
4.2.1 体外束有效预应力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2 转向块布置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45-48页 |
4.2.3 节段接缝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拼装箱梁桥地震响应规律研究 | 第52-64页 |
5.1 概述 | 第52页 |
5.2 地震波的选择 | 第52-53页 |
5.3 地震作用下节段接缝受力分析 | 第53-57页 |
5.3.1 分析工况 | 第53页 |
5.3.2 主梁跨中位移响应 | 第53-54页 |
5.3.3 节段梁接缝内力 | 第54-56页 |
5.3.4 箱梁应力响应 | 第56-57页 |
5.4 地震作用下节段梁横向倾覆稳定性分析 | 第57-63页 |
5.4.1 分析工况 | 第57-60页 |
5.4.2 常规最不利偏载计算结果 | 第60-61页 |
5.4.3 非常规最不利偏载计算结果 | 第61-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研究的结论 | 第64-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