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综合管廊及PPP模式概论 | 第18-26页 |
2.1 综合管廊概述 | 第18-20页 |
2.1.1 综合管廊的概念及优点 | 第18页 |
2.1.2 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2.1.3 综合管廊建设内容 | 第19页 |
2.1.4 综合管廊经济属性 | 第19-20页 |
2.2 PPP模式概述 | 第20-22页 |
2.2.1 PPP模式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2 PPP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 第21页 |
2.2.3 PPP模式的类型 | 第21-22页 |
2.3 PPP模式下建设综合管廊的特点 | 第22-23页 |
2.3.1 政府必须给予缺口补助 | 第22-23页 |
2.3.2 产权始终归政府所有 | 第23页 |
2.3.3 政府监督制定收费价格 | 第23页 |
2.4 PPP模式应用于综合管廊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5页 |
2.4.1 城镇化发展推动综合管廊项目建设需求 | 第23-24页 |
2.4.2 采用PPP模式建设综合管廊的政策环境已基本形成 | 第24页 |
2.4.3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 第24页 |
2.4.4 有偿使用制度为推行综合管廊PPP模式提供保障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PPP模式下城市综合管廊收费定价的原理及依据 | 第26-33页 |
3.1 PPP模式下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的各参与主体分析 | 第26-27页 |
3.1.1 政府部门 | 第26页 |
3.1.2 社会资本 | 第26页 |
3.1.3 管线单位 | 第26-27页 |
3.1.4 社会大众 | 第27页 |
3.2 适合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PPP模式方案 | 第27-29页 |
3.2.1 DBFO(Design Build Finance Operate) | 第27-28页 |
3.2.2 管线单位入股模式 | 第28页 |
3.2.3“北京地铁四号线”模式 | 第28-29页 |
3.3 PPP模式下城市综合管廊收费定价的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3.3.1 定价目标及关键主体分析 | 第29页 |
3.3.2 三个定价目标间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PPP模式下城市综合管廊收费定价原理分析 | 第30-32页 |
3.4.1 多目标规划解决综合管廊定价的适用性 | 第30-31页 |
3.4.2 多目标规划原理概述 | 第31页 |
3.4.3 多目标规划求解方法 | 第31-32页 |
3.4.4 利用多目标规划制定综合管廊价格的步骤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PPP模式下城市综合管廊收费定价研究 | 第33-45页 |
4.1 PPP模式下城市综合管廊收费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4.1.1 综合管廊成本 | 第33页 |
4.1.2 政府补贴额度 | 第33页 |
4.1.3 管线直埋成本 | 第33-34页 |
4.1.4 投资收益率 | 第34页 |
4.1.5 特许经营期 | 第34页 |
4.2 收费定价模型的构建 | 第34-38页 |
4.2.1 条件假设 | 第34-35页 |
4.2.2 目标函数的构建 | 第35-36页 |
4.2.3 约束条件的构建 | 第36-38页 |
4.2.4 建立收费定价模型 | 第38页 |
4.3 收费定价模型中部分参数的量化分析 | 第38-43页 |
4.3.1 管线直埋时的成本计算 | 第38-39页 |
4.3.2 综合管廊外部效益的计算 | 第39-40页 |
4.3.3 管廊内不同管线单位间价格分摊比例的确定 | 第40-41页 |
4.3.4 社会资本投资收益率的确定 | 第41-43页 |
4.4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综合管廊收费定价模型求解 | 第43页 |
4.4.1 模型的转化 | 第43页 |
4.4.2 三个定价目标的优先级及权重确定 | 第43页 |
4.4.3 模型采用的求解方法 | 第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PPP模式下综合管廊收费定价模型的案例分析 | 第45-53页 |
5.1 案例介绍 | 第45-47页 |
5.1.1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内容 | 第45-46页 |
5.1.2 项目投资概况 | 第46-47页 |
5.2 建立案例中关于收费定价模型参数的取值 | 第47-50页 |
5.2.1 各入廊管线直埋成本 | 第47-48页 |
5.2.2 综合管廊外部效益的计算 | 第48页 |
5.2.3 入廊管线价格分摊比例 | 第48-49页 |
5.2.4 社会资本投资收益率 | 第49页 |
5.2.5 政府补贴额度 | 第49-50页 |
5.2.6 其他参数取值 | 第50页 |
5.3 案例中收费定价模型求解 | 第50页 |
5.4 PPP模式下城市综合管廊收费定价的对策建议 | 第50-52页 |
5.4.1 建立地区管网规划系统,有预见性地建设综合管廊 | 第50-51页 |
5.4.2 尽快完善各地区管线信息,建立管线信息数据库 | 第51页 |
5.4.3 建立综合管廊收费定价指导标准,使有偿使用有据可依 | 第51页 |
5.4.4 设置专门的主管部门,创新多种投融资模式 | 第51-52页 |
5.4.5 建立第三方定价机制,实现综合管廊定价的公平公正 | 第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