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拟南芥蓝光受体隐花素CRY1光激活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11-17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7-39页
    1.1 拟南芥中的光受体第17页
    1.2 隐花素的发现和分类第17-19页
    1.3 拟南芥隐花素的结构第19-22页
        1.3.1 拟南芥隐花素的PHR结构域第20-22页
        1.3.2 拟南芥隐花素的CCE结构域第22页
    1.4 拟南芥隐花素的主要生理功能第22-27页
        1.4.1 拟南芥隐花素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的伸长第23-24页
        1.4.2 拟南芥隐花素介导蓝光促进花青素的积累第24-25页
        1.4.3 拟南芥隐花素影响光周期控制的开花时间第25-27页
        1.4.4 拟南芥隐花素介导蓝光影响生物钟第27页
    1.5 拟南芥隐花素的光生化特性第27-28页
        1.5.1 拟南芥隐花素蓝光依赖的磷酸化反应第27-28页
        1.5.2 拟南芥隐花素CRY2蓝光依赖的降解反应第28页
    1.6 拟南芥隐花素的光激活机制第28-37页
        1.6.1 黄素蛋白的光还原反应第29-30页
        1.6.2 光裂解酶的光化学反应第30-33页
        1.6.3 拟南芥隐花素在体内的光激活机制第33-37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7-39页
第2章 拟南芥隐花素CRY1及CRY1色氨酸突变体在体外的光还原反应第39-62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0-52页
        2.2.1 主要载体第40-41页
        2.2.2 主要试剂第41页
        2.2.3 药品及培养基配制第41-42页
        2.2.4 昆虫细胞培养第42-43页
        2.2.5 载体构建第43-47页
        2.2.6 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与蛋白表达第47-50页
        2.2.7 蛋白质的纯化第50-51页
        2.2.8 蛋白的光谱分析第51-5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52-60页
        2.3.1 拟南芥CRY1结构与序列的分析第52-53页
        2.3.2 野生型CRY1和突变体CRY1蛋白的体外表达与纯化第53-54页
        2.3.3 CRY1色氨酸三联体突变体的体外光还原反应第54-58页
        2.3.4 CRY1其它色氨酸突变体的体外光还原反应第58-60页
    2.4 讨论第60-61页
    2.5 小结第61-62页
第3章 拟南芥隐花素CRY1和CRY1色氨酸突变体转基因植物的获得第62-76页
    3.1 引言第6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62-69页
        3.2.1 植物材料第62页
        3.2.2 载体第62-63页
        3.2.3 试剂第63页
        3.2.4 药品及培养基配制第63-64页
        3.2.5 引物第64-65页
        3.2.6 定点突变第65页
        3.2.7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5页
        3.2.8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第65-66页
        3.2.9 农杆菌蘸花法侵染拟南芥第66-67页
        3.2.10 免疫印迹实验第67-68页
        3.2.11 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第68页
        3.2.12 亚细胞定位第68-6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9-74页
        3.3.1 转基因植物的蛋白表达第69-72页
        3.3.2 转基因植物的DNA验证第72页
        3.3.3 突变体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72-74页
    3.4 讨论第74-75页
    3.5 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拟南芥隐花素CRY1及CRY1色氨酸突变体在体内的生理活性第76-96页
    4.1 引言第76-7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7-81页
        4.2.1 植物材料第77页
        4.2.2 主要试剂第77页
        4.2.3 药品及培养基配制第77页
        4.2.4 拟南芥幼苗的培养第77-78页
        4.2.5 下胚轴的测量第78页
        4.2.6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78页
        4.2.7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78-79页
        4.2.8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79-80页
        4.2.9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第80-81页
        4.2.10 qPCR引物第8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81-93页
        4.3.1 CRY1色氨酸突变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的伸长第81-90页
        4.3.2 CRY1色氨酸突变体介导蓝光促进花青素的积累第90-92页
        4.3.3 CRY1色氨酸突变体介导蓝光诱导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第92-93页
    4.4 讨论第93-95页
    4.5 小结第95-96页
第5章 拟南芥隐花素CRY1及CRY1色氨酸突变体在体内的光生化活性第96-115页
    5.1 引言第96-9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7-105页
        5.2.1 植物材料第97页
        5.2.2 细胞株第97页
        5.2.3 载体第97-98页
        5.2.4 主要试剂第98-99页
        5.2.5 药品及培养基配制第99页
        5.2.6 引物第99-100页
        5.2.7 HEK293表达系统载体的构建第100页
        5.2.8 BiFC实验载体构建第100-101页
        5.2.9 磷酸化检测第101-102页
        5.2.10 去磷酸化实验第102页
        5.2.11人胚肾细胞(HEK293T)表达植物蛋白及Co-IP实验第102-104页
        5.2.12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第104-10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105-113页
        5.3.1 CRY1色氨酸突变体具有磷酸化的光生化特性第105-106页
        5.3.2 W400A突变体与CRY1信号蛋白SPA1的组成型互作第106-108页
        5.3.3 CRY1色氨酸突变体与CRY1信号蛋白SPA1CT509的相互作用第108-113页
    5.4 讨论第113-114页
    5.5 小结第114-115页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0页
作者简介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平力作用下岩土工程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行星形成在大轨道半径处的延迟和类木行星的质量和气体含量随着轨道半径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