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公共政策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分析对象

内容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3-18页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缘由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现状述评第15-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论文框架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7-18页
2.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第18-26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8-21页
        2.1.1 农民工第18-19页
        2.1.2 农民工城市融入第19-20页
        2.1.3 公共政策第20-21页
    2.2 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第21-24页
        2.2.1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理论依据第21页
        2.2.2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实依据第21-24页
    2.3 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实意义第24-26页
        2.3.1 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第24页
        2.3.2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第24页
        2.3.3 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第24-25页
        2.3.4 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25-26页
3. 农民工城市融入之公共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第26-42页
    3.1 农民工城市融入之公共政策的历史演变第26-27页
    3.2 中山市农民工城市融入之公共政策供给现状第27-34页
        3.2.1 中山市农民工户籍政策第30页
        3.2.2 中山市农民工就业政策第30-31页
        3.2.3 社会保障政策第31-32页
        3.2.4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政策第32-33页
        3.2.5 住房保障政策第33-34页
    3.3 中山市农民工城市融入之公共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8页
        3.3.1 相关法律缺失第34页
        3.3.2 制定的政策未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的需求和意愿第34-35页
        3.3.3 积分制的设计不够合理第35-36页
        3.3.4 政策执行力不够第36-37页
        3.3.5 对农民工的精神融入关注不够第37-38页
        3.3.6 农民工群体缺乏必要的政治参与途径第38页
    3.4 中山市农民工城市融入之公共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8-42页
        3.4.1 户籍制度的惯性及其连锁效应第38-39页
        3.4.2 农民工意愿表达机制缺乏第39页
        3.4.3 政府有限的公共服务承载力第39-40页
        3.4.4 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政策目标第40页
        3.4.5 基于风险规避的政策选择第40-42页
4. 完善中山市农民工城市融入之公共政策的对策建议第42-47页
    4.1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第42-43页
    4.2 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水平第43-44页
        4.2.1 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第43页
        4.2.2 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政策支持体系第43-44页
        4.2.3 改革住房保障政策第44页
        4.2.4 完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政策第44页
    4.3 完善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第44-45页
        4.3.1 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意识第44-45页
        4.3.2 疏通农民工维权渠道,维护合法权益第45页
    4.4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第45-46页
    4.5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第46页
    4.6 进一步完善积分入户入学制度第46页
    4.7 促进农民工的精神融入第46-47页
5.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免疫系统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