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1.2.1 蠕变断裂参量发展历程 | 第11-16页 |
1.2.2 蠕变断裂参量C~*的计算方法 | 第16-20页 |
1.2.3 常用C~*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第2章 参考应力法计算蠕变断裂参量C~*精度的分析评价 | 第25-38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有限元模型 | 第25-29页 |
2.2.1 材料模型 | 第25-26页 |
2.2.2 几何模型 | 第26-28页 |
2.2.3 边界条件 | 第28-29页 |
2.3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9-30页 |
2.4 结果讨论 | 第30-37页 |
2.4.1 R6局部解、R6整体解和Kim优化解计算的C~*比较结果 | 第30-32页 |
2.4.2 R6局部解、R6整体解和Kim优化解计算的C~*与有限元解比较 | 第32-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EPRI-C~*工程估算法的可行性研究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EPRI-C~*工程估算法原理分析 | 第38-40页 |
3.3 高温解h_c与塑性解h_1一致的证明 | 第40-42页 |
3.4 现有EPRI-C~*工程估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基于EPRI-C~*工程估算法的高温解系数补充及改进的EPRI-C~*工程估算法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基于EPRI-C~*工程估算法高温解h_c的补充 | 第48-50页 |
4.3 改进的EPRI-C~*工程估算法 | 第50-54页 |
4.4 改进的EPRI-C~*工程估算法准确性验证 | 第54-58页 |
4.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总结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