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规制问题综述 | 第17-25页 |
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 第17-20页 |
2.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概念 | 第17-18页 |
2.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特点 | 第18-19页 |
2.1.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分类 | 第19-20页 |
2.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性质 | 第20-21页 |
2.2.1 目前国内对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性质的争议 | 第20-21页 |
2.2.2 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性质的界定 | 第21页 |
2.3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规制的意义 | 第21-25页 |
2.3.1 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 第22页 |
2.3.2 保护客户利益的需要 | 第22-23页 |
2.3.3 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能力的需要 | 第23-25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规制的现状 | 第25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3.2.1 立法层次较低,内容欠具体且缺乏前瞻性 | 第25-26页 |
3.2.2 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 | 第26-27页 |
3.2.3 客户知情权保护不完善 | 第27-28页 |
3.2.4 金融隐私保护不完善 | 第28页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3.3.1 法治环境的限制 | 第28-29页 |
3.3.2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的束缚 | 第29-30页 |
3.3.3 法律监管的交集与空白 | 第30-32页 |
4 域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与借鉴 | 第32-39页 |
4.1 域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 | 第32-36页 |
4.1.1 美国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 | 第32-33页 |
4.1.2 英国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 | 第33-34页 |
4.1.3 澳大利亚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 | 第34-35页 |
4.1.4 日本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 | 第35-36页 |
4.2 域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9页 |
4.2.1 构建完备的法律规制及监管机制 | 第36-37页 |
4.2.2 构建混业经营的法律制度框架 | 第37页 |
4.2.3 建立健全的客户保护制度 | 第37-39页 |
5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规制的构想 | 第39-46页 |
5.1 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5.2 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机制 | 第40-42页 |
5.2.1 构建适合混业经营的监管模式 | 第40页 |
5.2.2 完善具体的监管机制 | 第40-42页 |
5.3 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具体法律规制 | 第42-46页 |
5.3.1 确立明晰的市场准入规则 | 第42-43页 |
5.3.2 建立科学的权利义务分配制度 | 第43-44页 |
5.3.3 完善个人理财信息披露和说明机制 | 第44页 |
5.3.4 完善保护客户金融隐私权制度 | 第44-45页 |
5.3.5 完善争议处理机制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