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爆炸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爆炸抑制系统发展 | 第12-13页 |
1.2.3 爆破片发展及应用 | 第13-14页 |
1.2.4 CAE技术及其应用 | 第14-16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煤粉爆炸条件及防爆措施的选择 | 第18-20页 |
2.1 煤粉爆炸的基本条件 | 第18-19页 |
2.2 煤粉爆炸防护措施的选择 | 第19页 |
2.3 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抑爆系统设计 | 第20-44页 |
3.1 抑爆系统整体设计 | 第20-26页 |
3.1.1 抑爆系统作用原理及组成 | 第20-21页 |
3.1.2 爆炸传感器及抑制器选择 | 第21-25页 |
3.1.3 对控制部件的技术要求 | 第25-26页 |
3.2 系统控制方案确定 | 第26-28页 |
3.2.1 CPU选择 | 第26页 |
3.2.2 输入输出接口配置 | 第26页 |
3.2.3 键盘显示器 | 第26-27页 |
3.2.4 串行通信 | 第27页 |
3.2.5 系统电源 | 第27-28页 |
3.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8-41页 |
3.3.1 电源设计 | 第28-29页 |
3.3.2 系统总线设计及总线隔离 | 第29-37页 |
3.3.3 键盘显示器接口设计 | 第37-38页 |
3.3.4 A/D和D/A模拟量转换接口电路的扩展 | 第38-39页 |
3.3.5 强电设备控制接口设计 | 第39-41页 |
3.4 系统程序设计 | 第41-42页 |
3.4.1 系统程序流程图 | 第41页 |
3.4.2 程序 | 第41-42页 |
3.4.3 程序编译 | 第42页 |
3.5 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爆破片设计 | 第44-50页 |
4.1 爆破片结构、材料 | 第44-46页 |
4.1.1 爆破片结构 | 第44-45页 |
4.1.2 爆破片选材 | 第45-46页 |
4.2 设计爆破压力 | 第46页 |
4.3 泄放能力 | 第46-48页 |
4.3.1 安全泄放量 | 第46-48页 |
4.3.2 泄放面积 | 第48页 |
4.4 所选爆破片标记 | 第48-49页 |
4.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爆破片爆破性能仿真 | 第50-56页 |
5.1 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50页 |
5.2 爆破片模型建立 | 第50-55页 |
5.2.1 爆破片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5.2.2 爆破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55页 |
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5页 |
5.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防爆装置总体布置分析 | 第56-62页 |
6.1 抑爆系统在流化床上的分布 | 第56页 |
6.2 关于抑爆系统应考虑的几点因素 | 第56-57页 |
6.3 爆破片在流化床上的分布 | 第57-59页 |
6.4 关于爆破片应考虑的几点因素 | 第59-60页 |
6.5 小结 | 第60-62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2-64页 |
7.1 结论 | 第62页 |
7.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