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关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关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对策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检索法 | 第12页 |
1.3.2 实证调查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1 提出了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观点 | 第13页 |
1.4.2 提出了建立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防范机制观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第14-22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2.1.1 家庭概念 | 第14页 |
2.1.2 独生子女家庭概念 | 第14-15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2.2.1 成本效益比较理论的提出和内容 | 第15-16页 |
2.2.2 成本效益比较理论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阐释 | 第16-17页 |
2.3 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特征 | 第17-22页 |
2.3.1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规模日益扩大 | 第17-18页 |
2.3.2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 | 第18-19页 |
2.3.3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加大 | 第19-20页 |
2.3.4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代际居住方式趋向分离 | 第20页 |
2.3.5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自我养老能力增强 | 第20-22页 |
第3章 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2-35页 |
3.1 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 第22-30页 |
3.1.1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经济保障负担过重 | 第22-23页 |
3.1.2 生活照料压力逐渐增大 | 第23-26页 |
3.1.3 精神慰藉难以满足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 | 第26-27页 |
3.1.4 城市独生子女流出、伤残、死亡加大父母养老风险 | 第27-29页 |
3.1.5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政策和措施不健全 | 第29-30页 |
3.2 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0-35页 |
3.2.1 未富先老辽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 第30-33页 |
3.2.2 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 第33页 |
3.2.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存在矛盾 | 第33-34页 |
3.2.4 全社会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认识不足、准备不够 | 第34-35页 |
第4章 解决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具体对策 | 第35-44页 |
4.1 加快辽宁省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承受能力 | 第35-37页 |
4.1.1 增强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社会保障支持能力 | 第35-36页 |
4.1.2 满足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老年基本医疗需求 | 第36页 |
4.1.3 整合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经济资源 | 第36-37页 |
4.1.4 提高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补偿标准 | 第37页 |
4.2 建立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非经济养老风险防范机制 | 第37-39页 |
4.2.1 提高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社会慈善和帮困水平 | 第37-38页 |
4.2.2 提升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自身养老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 第38页 |
4.2.3 积极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 第38-39页 |
4.3 建构多元的辽宁省城市新型养老模式 | 第39-40页 |
4.3.1 巩固家庭养老基地 | 第39页 |
4.3.2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 | 第39-40页 |
4.3.3 提高养老机构养老能力 | 第40页 |
4.4 调整辽宁省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强度 | 第40-44页 |
4.4.1 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长期规划 | 第40-42页 |
4.4.2 适时调整不同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 | 第42-4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4-46页 |
5.1 当前是辽宁省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经济保障制度快速发展的时期 | 第44页 |
5.2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将逐步成为老年人口的主体 | 第44页 |
5.3 未富先老削弱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传统养老功能 | 第44页 |
5.4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承担更多更大的风险 | 第44-45页 |
5.5 建立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防范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 第45页 |
5.6 全社会需要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