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集中、分散与分散化集中--以北京总规修编(2004—2020)为例解析我国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集中、分散与城市空间结构第11-15页
        1.1.1 集中与分散的辩证关系第11-13页
        1.1.2 城市空间结构的释义第13-14页
        1.1.3 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1.2.1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研究第15页
        1.2.2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核心研究第15-16页
        1.2.3 与城市规划实践紧密结合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4 框架结构第19-20页
第二章 西方国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理论和模式第20-38页
    2.1 近代分散派的理论及实践第21-27页
    2.2 近代集中派的理论及实践第27-30页
    2.3 当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及分析第30-34页
        2.3.1 分散论的证据第31页
        2.3.2 城市密度第31-33页
        2.3.3 城市规模第33页
        2.3.4 城市紧缩与市场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8页
第三章 中国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与特征第38-62页
    3.1 中国现代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和发展历程第38-41页
        3.1.1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有计划建设时期(1949—1957年)第38-39页
        3.1.2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4年)第39页
        3.1.3 “三线”建设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5—1977年)第39-40页
        3.1.4 改革开放后的新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第40-41页
    3.2 中国现代城市空间布局的特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第41-49页
        3.2.1 中国现代城市空间布局的特征第41-45页
        3.2.2 中国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第45-49页
    3.3 中国当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实例研究第49-59页
        3.3.1 同心圆圈层发展与卫星城市第49-52页
        3.3.2 星形放射发展城市第52-55页
        3.3.3 带形组团发展城市第55-58页
        3.3.4 多中心城市第58-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四章 中国当代城市空间结构变异的动因分析第62-72页
    4.1 城市土地开发方式的转变第62-63页
    4.2 开放的外部环境第63-65页
        4.2.1 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第63-64页
        4.2.2 经济全球化成为地域对外开放的最大机遇第64-65页
    4.3 产业结构的调整第65-66页
    4.4 多渠道的投融资市场第66-68页
        4.4.1 工业投入阶段第66页
        4.4.2 财政投入阶段第66-67页
        4.4.3 土地收益阶段第67页
        4.4.4 金融借贷阶段第67页
        4.4.5 多种构成阶段第67-68页
    4.5 政府职能的转变第68-69页
    4.6 价值观念的转换第69页
    4.7 本章小结第69-72页
第五章 分散化集中:集中与分散的调控及空间结构的优化第72-94页
    5.1 集中与分散的和谐统一第72-82页
        5.1.1 集中式发展与分散式发展的融合第73-76页
        5.1.2 分散化集中理念的提出第76-78页
        5.1.3 分散化集中理论遵循的原则第78-82页
    5.2 分散化集中的客观必然性第82-87页
        5.2.1 城市历史的进化及城市化发展规律第82-85页
        5.2.2 经济聚集规律第85-86页
        5.2.3 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第86页
        5.2.4 生态平衡规律第86-87页
    5.3 分散化集中的空间结构模式第87-91页
        5.3.1 分散化集中的结构关系第87-88页
        5.3.2 分散化集中空间结构的理想模式第88-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六章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问题与根源分析第94-114页
    6.1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第94-101页
        6.1.1 圈层蔓延的拓展模式第94-96页
        6.1.2 人口分布的单中心聚集第96-100页
        6.1.3 职能分布的单中心聚集第100页
        6.1.4 职能空间分散现象的出现第100-101页
    6.2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所造成的主要问题第101-109页
        6.2.1 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度集聚第101-103页
        6.2.2 城市建成区蔓延扩展第103-104页
        6.2.3 郊区发展相对滞后第104-106页
        6.2.4 市域土地及生态资源利用不合理第106-108页
        6.2.5 区域协调发展不够第108-109页
    6.3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问题的根源分析第109-112页
        6.3.1 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统一第109页
        6.3.2 缺乏统一的土地市场供给制度以及宏观控制与引导机制第109-110页
        6.3.3 分散建设体制问题和矛盾突出第110页
        6.3.4 建设与发展缺乏统筹协调第110页
        6.3.5 规划建设决策与实施机制不完善第110-112页
    6.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七章 新版北京总规修编(2004—2020)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第114-142页
    7.1 新版北京总规修编(2004—2020)的背景及指导思想第114-116页
        7.1.1 新版北京总规修编的背景第114-115页
        7.1.2 新版北京总规修编的指导思想第115页
        7.1.3 新版北京总规修编突出解决的重点内容第115-116页
    7.2 新版北京总规修编(2004—2020)的主要内容第116-137页
        7.2.1 发展重要条件第116-117页
        7.2.2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第117-119页
        7.2.3 城市规模第119-120页
        7.2.4 城市空间布局第120-122页
        7.2.5 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策略第122-124页
        7.2.6 新城发展第124-127页
        7.2.7 中心城调整优化第127-130页
        7.2.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130-133页
        7.2.9 产业发展与布局第133页
        7.2.10 综合交通体系第133-135页
        7.2.11 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135-137页
    7.3 解析新版北京总规修编(2004—2020)的主要特点第137-139页
    7.4 本章小结第139-142页
第八章 结语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下一篇:东北汉族民歌音乐特点的多视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