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信息服务业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0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0-13页 |
第二章 信息服务业概述 | 第13-19页 |
2.1 信息服务业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2 信息服务业行业界定 | 第14-19页 |
2.2.1 《日本产业分类体系》对信息服务业界定 | 第14-15页 |
2.2.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对信息服务业界定 | 第15-16页 |
2.2.3 本文信息服务业统计范围 | 第16-19页 |
第三章 信息服务业发展路径 | 第19-27页 |
3.1 行业发展路径概述 | 第19-22页 |
3.1.1 行业发展路径分类 | 第19-20页 |
3.1.2 以驱动因素分析信息服务业发展路径 | 第20-22页 |
3.2 信息服务业发展路径形成条件 | 第22-24页 |
3.2.1 国家经济体制 | 第22-23页 |
3.2.2 产业发展基础 | 第23页 |
3.2.3 产业的市场环境 | 第23-24页 |
3.3 信息服务业发展路径比较 | 第24-27页 |
第四章 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及应用 | 第27-43页 |
4.1 评价体系构建目的和原则 | 第27-28页 |
4.1.1 评价体系构建目的 | 第27页 |
4.1.2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7-28页 |
4.2 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8-34页 |
4.2.1 网络准备就绪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 | 第28-31页 |
4.2.2 信息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及构建 | 第31-34页 |
4.3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4-36页 |
4.4 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应用 | 第36-43页 |
4.4.1 主成分分析法在评价体系的应用 | 第36-41页 |
4.4.2 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路径选择 | 第43-49页 |
5.1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43-47页 |
5.1.1 我国的经济体制分析 | 第43-44页 |
5.1.2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 第44-46页 |
5.1.3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 第46-47页 |
5.2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路径确定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路径的策略 | 第49-57页 |
6.1 政府层面的发展策略 | 第49-53页 |
6.1.1 引导发展方向为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经费支持 | 第49-50页 |
6.1.2 通过财政优惠和采购政策完善激励机制 | 第50-51页 |
6.1.3 充分发挥为信息服务业发展服务的作用 | 第51-53页 |
6.1.4 规范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 第53页 |
6.2 市场层面的发展策略 | 第53-57页 |
6.2.1 调整供求转变信息服务业以需求机制为驱动力 | 第53-54页 |
6.2.2 合理竞争促进信息服务业平衡发展 | 第54页 |
6.2.3 完善价格机制巩固信息服务业发展基础 | 第54页 |
6.2.4 调节市场风险机制建立信息服务业产业联盟 | 第54-57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建议 | 第57-59页 |
7.1 本文的结论 | 第57-58页 |
7.2 论文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