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有线通信、通信线路工程论文--载波通信论文

窄带电力线通信接收机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窄带电力线通信的标准现状第10-13页
        1.2.1 PLC G3第11页
        1.2.2 PRIME第11-13页
    1.3 电力线信道建模第13-21页
        1.3.1 多径信道建模第13-16页
        1.3.2 低压电力线噪声特点及建模第16-21页
    1.4 论文内容安排第21-22页
第二章 窄带电力线通信G.9955标准物理层简介第22-38页
    2.1 物理层频段划分第22-23页
    2.2 物理层帧结构第23-24页
    2.3 发送端流程第24-37页
        2.3.1 扰码第25-26页
        2.3.2 前向纠错编码第26-28页
        2.3.3 Payload编码器第28-30页
        2.3.4 PFH编码器第30-31页
        2.3.5 信道交织第31-33页
        2.3.6 符号映射第33页
        2.3.7 调制第33-35页
        2.3.8 OFDM调制器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窄带电力线通信的接收机设计第38-59页
    3.1 接收端流程图第38页
    3.2 抑制窄带干扰第38-46页
        3.2.1 抑制窄带干扰的方法总结第39-42页
        3.2.2 本平台具体实现方法第42-46页
    3.3 降低突发脉冲第46-53页
        3.3.1 突发脉冲处理的方法总结第47-50页
        3.3.2 本平台中尝试的做法第50-53页
    3.4 窄带电力线通信中的信道估计第53-56页
        3.4.1 插值算法第54页
        3.4.2 导频处信道估计第54-55页
        3.4.3 本平台采用的信道估计算法第55-56页
    3.5 窄带电力线通信中的信噪比(SNR)估计第56-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窄带电力线通信系统的改进方案-级联编码第59-66页
    4.1 改进目的第59-60页
    4.2 方案描述第60-63页
    4.3 性能分析第63-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1. 关于噪声文件的说明第71-74页
附录2. 缩略语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旳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英语教育中批判性语言—文化意识与跨文化公民教育研究
下一篇: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块运用及其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