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桃小食心虫高致病性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及其致病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桃小食心虫概述第9页
        1.1.1 桃小食心虫的分布和危害第9页
        1.1.2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第9页
    1.2 桃小食心虫的生物防治第9-13页
        1.2.1 寄生性天敌昆虫第9-10页
        1.2.2 病原微生物第10页
        1.2.3 性信息素防治第10-11页
        1.2.4 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株第11页
        1.2.5 昆虫病原线虫在桃小食心虫防治中的应用第11-12页
        1.2.6 影响昆虫病原线虫防效的因素第12-13页
    1.3 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理第13页
        1.3.1 侵入途径第13页
        1.3.2 致病机理第13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2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鉴定第15-2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5-16页
        2.1.1 实验材料第15页
        2.1.2 土样的采集第15页
        2.1.3 昆虫病原线虫的诱集第15页
        2.1.4 线虫收集盘第15-16页
        2.1.5 昆虫病原线虫的纯化和保存第16页
        2.1.6 形态学鉴定第1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6-19页
        2.2.1 土样采集表第16-17页
        2.2.2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第17页
        2.2.3 昆虫病原线虫分类鉴第17-19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19-20页
3 昆虫病原线虫耐干燥能力与繁殖能力测定第20-2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3.1.1 供试虫源第20页
        3.1.2 昆虫病原线虫耐干燥能力的测定第20页
        3.1.3 昆虫病原线虫繁殖能力的测定第20-2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1-22页
        3.2.1 经干燥处理后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的存活率第21页
        3.2.2 复苏线虫对大蜡螟的致死率第21-22页
        3.2.3 昆虫病原线虫的繁殖能力第22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22-24页
4 昆虫病原线虫对桃小食心虫致病性测定第24-3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4.1.1 实验材料第24页
        4.1.2 试虫饲养第24页
        4.1.3 供试线虫的制备与计量第24页
        4.1.4 不同线虫品系对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的致死能力第24页
        4.1.5 不同线虫品系对桃小食心虫夏茧的致死能力第24-25页
        4.1.6 不同线虫品系对桃小食心虫冬茧的致死能力第25页
        4.1.7 不同浓度线虫对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的致死能力第25页
        4.1.8 不同浓度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夏茧的致死能力第25页
        4.1.9 不同浓度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冬茧的致死能力第2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4.2.1 不同线虫品系对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的致死能力第25-26页
        4.2.2 不同线虫品系对桃小食心虫夏茧的致死能力第26-27页
        4.2.3 不同线虫品系对桃小食心虫冬茧的致死能力第27页
        4.2.4 不同浓度线虫对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的致病性的影响第27-28页
        4.2.5 不同浓度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夏茧的致病力第28页
        4.2.6 不同侵染剂量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冬茧的致病力第28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28-30页
5 昆虫病原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幼虫酶活性的影响第30-4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5.1.1 供试虫源第30页
        5.1.2 酶源制备第30页
        5.1.3 酶源蛋白质(Pro)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5.1.4 保护酶活性测定第31-32页
        5.1.5 解毒酶活性测定第32-3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5.2.1 桃小食心虫幼虫感染线虫后血淋巴蛋白浓度的变化第34-35页
        5.2.2 线虫侵染后对桃小食心虫幼虫体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5.2.3 线虫侵染对桃小食心虫幼虫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5.3 小结与讨论第37-40页
6 结论和讨论第40-42页
    6.1 结论第40页
    6.2 讨论第40-41页
    6.3 今后研究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作者简历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件第49-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下一篇:胡杨基因组大片段转化拟南芥及突变体生物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