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 绪论 | 第13-19页 |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四、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五、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我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 第19-28页 |
| 一、 我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 二、 我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分立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 1、待遇差距大,阻碍城镇化发展 | 第21页 |
| 2、统筹层次不统一,抗风险能力差 | 第21-22页 |
| 3、转移接续难,异地报销困难 | 第22页 |
| 4、资源配置不平衡,基层体系不健全 | 第22-23页 |
| 5、重复参保率高,道德风险增加 | 第23-24页 |
| 三、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可行性分析 | 第24-28页 |
| 1、理论可行性 | 第24-25页 |
| 2、经济可行性 | 第25-26页 |
| 3、制度可行性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障碍分析 | 第28-33页 |
| 一、 城乡分割带来的户籍障碍 | 第28-29页 |
| 二、 不同部门管理带来的机制障碍 | 第29页 |
| 三、 统筹层次较低带来的衔接障碍 | 第29-30页 |
| 四、 信息不联网带来的管理障碍 | 第30页 |
| 五、 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利益障碍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苏州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实证分析 | 第33-41页 |
| 一、 苏州市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历程 | 第33-34页 |
| 二、 苏州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做法 | 第34-38页 |
| 1、保覆盖、提待遇 | 第34-35页 |
| 2、并管理、顺体制 | 第35-36页 |
| 3、一卡通、可转移 | 第36-38页 |
| 三、 苏州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成效与不足 | 第38页 |
| 四、 苏州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 | 第38-41页 |
| 1、立法保障 | 第39页 |
| 2、财政投入 | 第39页 |
| 3、统一管理 | 第39-40页 |
| 4、因地制宜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总体设计 | 第41-57页 |
| 一、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 | 第41-44页 |
| 1、政府主导原则 | 第41页 |
|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 | 第41-42页 |
| 3、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 第42-43页 |
| 4、多层次、有选择原则 | 第43-44页 |
| 二、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路径选择 | 第44-48页 |
| 1、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轨 | 第45-46页 |
| 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轨 | 第46-47页 |
| 3、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区域性统筹向全国性统筹逐步过渡 | 第47-48页 |
| 三、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48-57页 |
| 1、改革城乡二元制度,破除城乡户籍障碍 | 第48-49页 |
| 2、改变部门分割管理,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 3、防范基金风险,建立合理的筹资模式和补偿机制 | 第50-52页 |
| 4、扩大医保覆盖面,建立多档次的缴费标准和补偿标准 | 第52-53页 |
| 5、打破区域限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 | 第53-55页 |
| 6、统一信息管理,建立“一卡通”制度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