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聚合物系反常扩散现象的研究 | 第15-7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45页 |
2.1 概述 | 第16-17页 |
2.2 非费克扩散现象 | 第17-20页 |
2.2.1 Overshoot现象 | 第18-20页 |
2.3 非费克扩散的影响因素 | 第20-28页 |
2.3.1 高聚物的粘弹性对小分子扩散的影响 | 第20-24页 |
2.3.2 高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对小分子扩散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3 聚合物与小分子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4 其它影响 | 第27-28页 |
2.4 非费克扩散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28-36页 |
2.4.1 纯数学的方法 | 第28-29页 |
2.4.2 分子统计力学 | 第29-30页 |
2.4.3 运动学 | 第30-31页 |
2.4.4 流体力学 | 第31-32页 |
2.4.5 热力学 | 第32-36页 |
2.5 结论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符号说明 | 第42-45页 |
3 非费克扩散理论研究 | 第45-72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D.Jou模型简介 | 第46-49页 |
3.3 D.Jou模型在一维线性区内的化简 | 第49-50页 |
3.4 在有限长度的扩散 | 第50-65页 |
3.4.1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 第51-53页 |
3.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3-65页 |
3.5 一些讨论 | 第65-67页 |
3.6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符号说明 | 第70-72页 |
第二部分 扩散过程可视化研究 | 第72-171页 |
4 均匀介质折射率的测定方法研究和实验测定 | 第74-103页 |
4.1 引言 | 第74-75页 |
4.2 原理 | 第75-77页 |
4.3 传统折射率测量方法简评 | 第77-83页 |
4.3.1 全反射法(临界角法) | 第77-78页 |
4.3.2 V形棱镜法 | 第78-79页 |
4.3.3 最小偏向角法 | 第79-80页 |
4.3.4 自准直法 | 第80-81页 |
4.3.5 马赫—泽德干涉仪 | 第81-83页 |
4.4 新的折射率测量方法 | 第83-85页 |
4.5 测量折射率的应用 | 第85-87页 |
4.5.1 密度的测量 | 第85页 |
4.5.2 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 第85-87页 |
4.6 用干涉原理测量折射率的新方法 | 第87-97页 |
4.6.1 原理 | 第87-91页 |
4.6.2 误差分析 | 第91-93页 |
4.6.3 实验 | 第93-97页 |
4.6.3.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 | 第93-94页 |
4.6.3.2 测量过程 | 第94-97页 |
4.7 结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03页 |
5 全息干涉技术在高分子/小分子扩散体系的应用 | 第103-130页 |
5.1 引言 | 第103页 |
5.2 全息干涉度量 | 第103-108页 |
5.3 全息干涉术在物质传递中的应用 | 第108-112页 |
5.4 全息干涉在高分子浓溶液体系中的扩散的应用 | 第112-121页 |
5.4.1 实验设计 | 第112-115页 |
5.4.2 实验的预备阶段 | 第115-116页 |
5.4.3 扩散浓度场的记录 | 第116-119页 |
5.4.4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119-121页 |
5.5 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 第121-126页 |
5.6 结论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8-129页 |
附录 | 第129-130页 |
6 三维场量的测定 | 第130-167页 |
6.1 断层扫描技术(层析,Tomography) | 第130-150页 |
6.1.1 引言 | 第130-132页 |
6.1.2 层析测量系统 | 第132-133页 |
6.1.3 整体测量 | 第133-136页 |
6.1.4 重构 | 第136-137页 |
6.1.5 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 第137-139页 |
6.1.6 层析技术的应用 | 第139-150页 |
6.1.6.1 在多相流中的应用 | 第139-144页 |
6.1.6.2 在浓度场中的应用 | 第144-146页 |
6.1.6.3 温度场的测量 | 第146-150页 |
6.2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第150-152页 |
6.3 全息—层析新方法 | 第152-160页 |
6.3.1 引言 | 第152-153页 |
6.3.2 原理 | 第153-156页 |
6.3.3 初步实验结果 | 第156页 |
6.3.4 讨论 | 第156-159页 |
6.3.5 同轴全息层析方法 | 第159-160页 |
6.4 结论 | 第160-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6页 |
符号说明 | 第166-16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67-17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67-169页 |
7.1.1 非费克扩散理论研究 | 第167-168页 |
7.1.2 测量方法的研究 | 第168-169页 |
7.2 展望与建议 | 第169-171页 |
7.2.1 理论研究 | 第169-170页 |
7.2.2 实验研究 | 第170-171页 |
作者简介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