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表面微结构超精密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微结构阵列统一表征方法 | 第23-32页 |
2.1 拓扑学基础 | 第23-24页 |
2.2 微结构阵列的拓扑模型 | 第24-26页 |
2.2.1 RCC模型 | 第24-25页 |
2.2.2 4/9 交集模型 | 第25页 |
2.2.3 矢量空间中拓扑关系组合推理模型 | 第25-26页 |
2.3 微结构阵列的方向距离模型 | 第26-28页 |
2.4 微结构阵列的统一表征 | 第28-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微结构阵列可加工性制约规律 | 第32-41页 |
3.1 微结构加工数控系统总体结构 | 第32-34页 |
3.1.1 超精密车床 | 第32-33页 |
3.1.2 快刀装置 | 第33-34页 |
3.1.3 快刀控制器 | 第34页 |
3.2 刀具几何参数的制约 | 第34-36页 |
3.3 快刀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制约 | 第36-39页 |
3.3.1 快刀伺服系统的动静态特性 | 第36-38页 |
3.3.2 输入信号的频谱分析 | 第38-39页 |
3.4 工艺参数的制约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切深数据的生成算法 | 第41-47页 |
4.1 刀具半径补偿算法 | 第41-43页 |
4.1.1 有描述方程的刀具半径补偿算法 | 第41-42页 |
4.1.2 离散数据的刀具半径补偿计算 | 第42-43页 |
4.2 双线性插值算法 | 第43-45页 |
4.2.1 双线性插值算法的定义 | 第43-44页 |
4.2.2 算法举例 | 第44-45页 |
4.3 算法编程实现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微结构加工精度分析与评价 | 第47-56页 |
5.1 圆柱表面微结构加工误差源对精度的影响 | 第47-52页 |
5.1.1 圆柱直径测量误差 | 第47-48页 |
5.1.2 刀具高度调整误差 | 第48-49页 |
5.1.3 刀具过切影响 | 第49-51页 |
5.1.4 控制器计算频率影响 | 第51-52页 |
5.2 微结构阵列精度评价 | 第52-55页 |
5.2.1 微结构阵列测量方法 | 第52-53页 |
5.2.2 评价指标 | 第53-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典型微结构阵列加工实验 | 第56-72页 |
6.1 球面微结构阵列加工实验 | 第56-60页 |
6.2 蜂窝微结构的加工实验 | 第60-64页 |
6.2.1 蜂窝微结构的仿真及其网格划分 | 第60-61页 |
6.2.2 刀尖圆弧半径对微结构面形的影响 | 第61-63页 |
6.2.3 红铜蜂窝微结构的加工 | 第63-64页 |
6.3 正弦网格微结构加工实验 | 第64-67页 |
6.4 非球面微结构阵列加工实验 | 第67-69页 |
6.5 不规则分布的微结构加工实验 | 第69-7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