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长春特色建筑的媒介属性和文化传播功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0页
    1.4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5 研究方法第11页
        1.5.1 跨学科研究法第11页
        1.5.2 个案分析法第11页
    1.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1-13页
        1.6.1 研究重点第11页
        1.6.2 研究难点第11-12页
        1.6.3 研究创新点第12-13页
第2章 作为“大众媒介”的建筑第13-20页
    2.1 建筑的媒介属性和文化传播功能第13-17页
        2.1.1 建筑的媒介属性第13-16页
        2.1.2 建筑的文化传播功能第16-17页
    2.2 作为时间媒介的城市建筑第17-19页
        2.2.1 媒介环境第17页
        2.2.2 媒介偏向论第17-19页
    2.3 特色建筑第19-20页
第3章 长春特色建筑的媒介属性和文化传播功能第20-40页
    3.1 长春建筑的历史变革和文化传播第20-22页
        3.1.1 早期古代城市建筑的历史变革与文化传播第20页
        3.1.2 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建筑的历史变革与文化传播第20-21页
        3.1.3 光复后及新中国时期建筑的历史变革与文化传播第21-22页
    3.2 伪满皇宫的媒介属性和文化传播功能第22-29页
        3.2.1 伪满皇宫第22页
        3.2.2 伪满皇宫的媒介属性第22-28页
        3.2.3 伪满皇宫的文化传播功能第28-29页
    3.3 吉林柴油机厂工业建筑的媒介属性和文化传播功能第29-34页
        3.3.1 吉林柴油机厂工业建筑的“前世今生”第29-31页
        3.3.2 吉林柴油机厂工业建筑的媒介属性第31-34页
        3.3.3 吉林柴油机厂工业建筑文化传播功能第34页
    3.4 长春文化广场的媒介属性和文化传播功能第34-40页
        3.4.1 长春文化广场---地标性建筑第34-36页
        3.4.2 长春文化广场的媒介属性第36-39页
        3.4.3 长春文化广场的文化传播功能第39-40页
第4章 长春特色建筑的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播第40-46页
    4.1 长春特色建筑的历史保护原则第40-43页
        4.1.1 历史性原则第40-41页
        4.1.2 再利用原则第41-42页
        4.1.3 商业性原则第42-43页
    4.2 长春特色建筑的文化传播第43-46页
        4.2.1 特色建筑历史信息的汲取第43-44页
        4.2.2 特色建筑构建历史文化第44页
        4.2.3 特色建筑更新城市面貌、促进城市发展第44-46页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市场化背景下国产电视剧的传播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呈现研究--对《人民日报》(2015—2016)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