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微藻生物质能源 | 第12页 |
1.2 微藻富集方法与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微藻的富集方法 | 第12-14页 |
1.2.2 微藻生物絮凝机理 | 第14页 |
1.3 微藻与废水耦合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微藻与细菌间的协同作用 | 第16-17页 |
1.5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5.1 课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23页 |
2.1.1 微生物种 | 第20页 |
2.1.2 微生物培养 | 第20-21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2.2.1 生物分析法 | 第23-24页 |
2.2.2 化学分析法 | 第24页 |
2.2.3 光谱分析法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于响应面模型法优化生物絮凝菌对微藻的絮凝效率和油脂容量 | 第26-40页 |
3.1 响应面模型的实验设计 | 第26-29页 |
3.2 响应面模型优化及分析 | 第29-34页 |
3.3 生物絮凝菌对微藻絮凝效率优化 | 第34-36页 |
3.4 生物絮凝菌对微藻的油脂容量优化 | 第36-37页 |
3.5 生物絮凝菌对微藻的絮凝效率和油脂容量共优化 | 第37-38页 |
3.6 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基于藻菌共生体系优化微藻富集和废水处理 | 第40-53页 |
4.1 探究水力条件对微藻的富集与废水处理的影响 | 第40-44页 |
4.1.1 探究水力条件对微藻的富集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43页 |
4.1.2 探究水力条件对废水处理效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 基于藻菌共生体系对微藻的富集和废水处理的强化作用 | 第44-49页 |
4.2.1 基于藻菌共生体系强化微藻的富集与生长 | 第44-47页 |
4.2.2 基于藻菌共生体强化废水处理效能 | 第47-49页 |
4.3 藻菌体系稳定性分析 | 第49-51页 |
4.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微藻-生物絮凝菌聚集机理研究 | 第53-65页 |
5.1 藻菌聚集微观结构 | 第53-54页 |
5.2 藻菌聚集体胞外聚合物分析 | 第54-58页 |
5.2.1 多糖和蛋白质分析 | 第54-55页 |
5.2.2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55-58页 |
5.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5.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59-64页 |
5.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