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角下的“治愈系文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治愈系”及“治愈系文艺”概述 | 第14-29页 |
第一节 “治愈系”溯源 | 第14-23页 |
一、“治愈系”的现实根源 | 第14-16页 |
二、“治愈系”的文化根源 | 第16-20页 |
三、“治愈系”的理论根源 | 第20-23页 |
第二节“治愈系文艺”的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第三节“治愈系文艺”的分类 | 第25-29页 |
第二章 “治愈系文艺”的审美特征 | 第29-39页 |
第一节 想象性 | 第29-32页 |
一、想象中的互动 | 第30-31页 |
二、想象中的满足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代偿性 | 第32-35页 |
一、社会经历的代偿 | 第32-33页 |
二、现实情感的代偿 | 第33-35页 |
第三节 超越性 | 第35-39页 |
一、现实矛盾的超越 | 第36-37页 |
二、自我人格的超越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治愈系文艺”的审美生成 | 第39-52页 |
第一节 容易共鸣的主题 | 第39-41页 |
一、动人的生命 | 第39-40页 |
二、细处的生活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治愈关系的对立形象 | 第41-43页 |
一、作为治愈者的正面形象 | 第41-42页 |
二、作为被治愈者的负面形象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温暖清新的氛围 | 第43-47页 |
一、诗意唯美的画面 | 第43-44页 |
二、温馨感人的情景 | 第44-45页 |
三、特写的笑容 | 第45-47页 |
第四节 悲剧形式下的中和美 | 第47-52页 |
一、悲剧形式 | 第47-48页 |
二、哀而不伤的中和美 | 第48-52页 |
第四章 “治愈系文艺”的审美批判 | 第52-58页 |
第一节 “治愈系文艺”的价值 | 第52-55页 |
一、以人为本、净化心灵的“治愈美学” | 第52-54页 |
二、化解当代精神危机的现实良药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治愈系文艺”的不足 | 第55-58页 |
一、虚有其表的美好 | 第55-56页 |
二、人生现实的迷幻剂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