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5页 |
一 绿色化学 | 第11-14页 |
1.1 绿色化学 | 第11-12页 |
1.2 溶剂和非传统媒介 | 第12-13页 |
1.3 供选择能源 | 第13-14页 |
二 催化剂DBU和水 | 第14-22页 |
2.1 DBU作催化剂 | 第14-16页 |
2.2 水作催化剂 | 第16-22页 |
三 计算化学研究手段的意义 | 第22-23页 |
四 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计算方法和过渡态理论 | 第25-33页 |
一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 第25-28页 |
1.1 薛定谔方程 | 第25-26页 |
1.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6-27页 |
1.3 基组 | 第27-28页 |
二 过渡态理论 | 第28-33页 |
2.1 过渡态理论 | 第28-29页 |
2.2 势能面上临界点的几何性质 | 第29-30页 |
2.3 振动频率的计算 | 第30-31页 |
2.4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N-烷基-呋喃丙烯酰胺的分子内反迈克尔加成机理研究 | 第33-42页 |
一 引言 | 第33-34页 |
二 计算方法 | 第34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3.1 底物合理构型探究 | 第34页 |
3.2 合理反应路径及反应过程探究 | 第34-39页 |
3.2.1 Channel-1 的三个反应阶段。Stage 1: 碱NaH拔氢 | 第35-36页 |
3.2.2 Channel-1 的三个反应阶段。Stage 2: N–对C~α(C~β)的亲核加成 | 第36-37页 |
3.2.3 Channel-1 的三个反应阶段。Stage 3: 质子迁移和产物(Pr-5/Pr-6)的形成 | 第37-39页 |
3.3 取代基R~1和R~2对区域选择性影响 | 第39-40页 |
3.4 溶剂化效应 | 第40-41页 |
四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DMF和DBU对硝基乙烷和 α-二硫缩烯酮[5+1]苯环化反应的多重效应: 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 | 第42-55页 |
一 引言 | 第42-43页 |
二 计算方法 | 第43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3.1 硝基乙烷去质子化机理 | 第43-44页 |
3.2 苯环化机理 | 第44-50页 |
3.2.1 过程I: C/1a′对 1b亲核加成及去质子化 | 第44-47页 |
3.2.2 过程II: 分子内环加成和CH_3CH_2SH消除 | 第47-48页 |
3.2.3 过程III和IV:HNO_2消除及酮-烯互变 | 第48-50页 |
3.3 NBO分析 | 第50-52页 |
3.4 AIM拓扑分析 | 第52-53页 |
3.5 轨道分析 | 第53页 |
四 结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经济合成导向的偕二烷硫基、乙烯联烯与苄胺的多米诺环化机理见解 | 第55-72页 |
一 引言 | 第55-56页 |
二 计算方法 | 第56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56-71页 |
3.1 两类反应机理M1 和M2 | 第56-67页 |
3.1.1 DMSO协助吡咯多米诺环化机理 | 第57-62页 |
3.1.2 痕量水催化机理 | 第62-65页 |
3.1.3 干燥且无溶剂条件下自催化机理 | 第65-67页 |
3.2 轨道分析 | 第67-68页 |
3.3 非共价相互作用分析 | 第68-69页 |
3.4 NBO分析 | 第69-70页 |
3.5 实验验证 | 第70-71页 |
四 结论 | 第71-72页 |
第六章 DFT研究吡啶并二氢嘧啶酮的有效催化剂形式:[DBU-H]~+和H_2O | 第72-87页 |
一 前言 | 第72-73页 |
二 计算方法 | 第73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73-86页 |
3.1 DBU和水反应 | 第73-76页 |
3.2 吡啶并二氢嘧啶酮的形成机理 | 第76-83页 |
3.3 NBO分析 | 第83-84页 |
3.4 实验机理和我们计算机理差异 | 第84-86页 |
四 结论 | 第86-87页 |
第七章 DFT研究水分子对DBU/NBS催化查尔酮 β-胺化机理影响 | 第87-96页 |
一 前言 | 第87页 |
二 计算方法 | 第87-88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88-95页 |
3.1 两类反应机理 | 第88-95页 |
3.1.1 无助剂和DBU协助的机理 | 第88-90页 |
3.1.2 DBU协助水与NBS直接反应机理 | 第90-95页 |
四 结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