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1.2 定子铁心定位筋用校调中心工具概述 | 第13-19页 |
1.2.1 定子铁心装筋工艺过程 | 第13-17页 |
1.2.2 传统定子铁心装筋校调中心工具 | 第17-19页 |
1.2.3 百万级核电产品对定子铁心装筋校调中心工具的新要求 | 第19页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3.1 国外定子铁心装筋方式及所用工具 | 第19-20页 |
1.3.2 国内针对百万级核电新产品在定子铁心装筋工艺上的研究 | 第20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4.1 百万级核能发电机定子机座、定子铁心压装的结构尺寸 | 第20-21页 |
1.4.2 车间厂房的空间、地基的考察 | 第21页 |
1.4.3 本工具的主体构架及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分析 | 第21-22页 |
1.4.4 调校装置的特性分析与应用 | 第22页 |
1.4.5 总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定子机座、铁心压装的结构尺寸分析 | 第23-30页 |
2.1 百万级核能发电机定子机座结构分析 | 第23-26页 |
2.1.1 百万级核能发电机定子机座结构主要尺寸 | 第23-25页 |
2.1.2 百万级核能发电机定子机座结构与传统常规发电机之间的区别 | 第25页 |
2.1.3 未来更大功率核能发电机定子机座结构的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2.2 百万级核能发电机定子铁心压装结构分析 | 第26-29页 |
2.2.1 百万级核能发电机定子铁心压装结构主要尺寸 | 第26-28页 |
2.2.2 百万级核能发电机定子铁心压装结构与传统常规发电机之间的区别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车间厂房的空间、作业环境、地基的考察 | 第30-35页 |
3.1 对2个压装工位的空间距离考察 | 第30-32页 |
3.1.1 临港工厂的工位空间 | 第30-31页 |
3.1.2 上发本部的工位空间 | 第31-32页 |
3.2 对2个压装工位的作业环境考察 | 第32-33页 |
3.2.1 临港工厂的作业环境 | 第32页 |
3.2.2 上发本部的作业环境 | 第32-33页 |
3.3 对2个压装工位的地基抗震性考察 | 第33-34页 |
3.3.1 临港工厂的地基稳定性 | 第33页 |
3.3.2 上发本部的地基稳定性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调校中心工具构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分析 | 第35-55页 |
4.1 引言 | 第35-40页 |
4.1.1 材料特性分析 | 第35页 |
4.1.2 截面力学特性计算 | 第35-36页 |
4.1.3 受静载荷梁的内力及变位公式 | 第36-38页 |
4.1.4 单跨钢架计算公式 | 第38-39页 |
4.1.5 梁的稳定性 | 第39-40页 |
4.2 确定龙门架的主体构架 | 第40-45页 |
4.2.1 总体构架 | 第40-43页 |
4.2.2 中心横梁、端部横梁的选型 | 第43-44页 |
4.2.3 端部支架的选型 | 第44-45页 |
4.2.4 挂柱、挂梁的选型 | 第45页 |
4.3 模拟分析与验证龙门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 第45-53页 |
4.3.1 软件组成 | 第45-46页 |
4.3.2 分析方案 | 第46-49页 |
4.3.3 分析结果 | 第49-53页 |
4.4 公式计算与有限元软件分析的结果比较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调校装置的特性分析与应用 | 第55-71页 |
5.1 定子铁心装筋及压装的定位测量方式 | 第55-62页 |
5.1.1 调校中心工具的定位安装 | 第55-56页 |
5.1.2 调校中心工具在铁心装筋及压装过程中的应用 | 第56-62页 |
5.2 调校装置结构的选定 | 第62-65页 |
5.2.1 托板结构调校钢丝中心 | 第62-63页 |
5.2.2 丝杠进给传动 | 第63-65页 |
5.3 与传统调校装置的比较 | 第65-70页 |
5.3.1 操作效率 | 第65-66页 |
5.3.2 可靠性 | 第66-68页 |
5.3.3 精度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72页 |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