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工程材料一般性问题论文

几种表面防冻粘涂料的制备及涂层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42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物体表面防冻粘涂层的研究背景第14-20页
        1.2.1 高速列车转向架的冻粘问题第15-17页
        1.2.2 风机叶片的冻粘问题第17-18页
        1.2.3 输电线路、箱式变电站及飞机机翼表面的冻粘问题第18-20页
    1.3 低温条件下物体表面的冻粘机理第20-24页
        1.3.1 冻粘化学键连接理论第21页
        1.3.2 冻粘机械连接理论第21页
        1.3.3 冻粘润湿理论第21-23页
        1.3.4 冻粘的其他理论第23-24页
    1.4 物体表面冻粘强度的影响因素第24-25页
    1.5 低温工况条件下物体表面的防冻粘技术第25-27页
        1.5.1 涂层除冰第25-26页
        1.5.2 其他方式除冰第26-27页
    1.6 涂层的防冻粘机理第27-30页
        1.6.1 防结冰性(anti-icing)第27-29页
        1.6.2 疏冰性(icephobic)第29-30页
    1.7 防冻粘涂层研究进展第30-37页
        1.7.1 超疏水防冻粘涂层第30-34页
        1.7.2 疏水防冻粘涂层第34-37页
        1.7.3 牺牲性防冻粘涂层第37页
        1.7.4 其他防冻粘涂层第37页
    1.8 本文研究内容第37-42页
第2章 含氟硅氧烷超疏水防冻粘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2-58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润湿理论及超疏水防冻粘涂料的制备第43-46页
        2.2.1 润湿理论基础第43-44页
        2.2.2 含氟硅氧烷超疏水防冻粘涂料的制备第44-46页
    2.3 FAS含量对防冻粘涂层表面性质的影响第46-52页
        2.3.1 对涂层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第46-47页
        2.3.2 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第47-49页
        2.3.3 对涂层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9-52页
    2.4 纳米SIO2的含量对防冻粘涂层表面性质的影响第52-56页
        2.4.1 对涂层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第52-54页
        2.4.2 对涂层物理性能的影响第54页
        2.4.3 对撞击剥离强度的影响第54-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3章 环氧树脂-硅胶疏水防冻粘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58-74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环氧树脂、硅胶简介及疏水防冻粘涂料的制备第58-62页
        3.2.1 环氧树脂及硅胶简介第58-60页
        3.2.2 环氧树脂-硅胶疏水防冻粘涂料的制备第60-62页
    3.3 硅胶含量对防冻粘涂层表面性质及冻粘强度的影响第62-68页
        3.3.1 对涂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第62-63页
        3.3.2 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第63-66页
        3.3.3 对涂层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第66-68页
    3.4 硅胶含量对防冻粘涂层物理性能及冻粘强度的影响第68-72页
        3.4.1 对涂层物理性能的影响第68-69页
        3.4.2 对涂层防冻粘性能的影响第69-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具有耐热性能的防冻粘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74-100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主要材料简介及防冻粘涂料的制备第74-82页
        4.2.1 成膜物质的确定第74-78页
        4.2.2 防冻粘涂料的制备第78-82页
    4.3 3OH-POSS含量对防冻粘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第82-88页
        4.3.1 对涂层接触角的影响第82-84页
        4.3.2 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的影响第84-88页
    4.4 3OH-POSS含量对防冻粘涂层热性能的影响第88-90页
    4.5 3OH-POSS含量对防冻粘涂层机械物理性能的影响第90-93页
        4.5.1 对拉伸性能及硬度的影响第90-92页
        4.5.2 对涂层物理性能的影响第92-93页
    4.6 对涂层的防冻粘性能的影响第93-97页
    4.7 本章小结第97-100页
第5章 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固化动力学的流变学研究第100-114页
    5.1 引言第100页
    5.2 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材料的理论基础及流变学测试第100-102页
    5.3 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凝胶时间(T_(GEL))的测量第102-104页
    5.4 反应温度对硅橡胶凝胶时间的影响第104-105页
    5.5 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第105-109页
    5.6 反应温度对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固化动力学的影响第109-111页
    5.7 本章小结第111-114页
第6章 软质防冻粘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14-136页
    6.1 引言第114-115页
    6.2 硅橡胶涂料的应用、研究及软质防冻粘涂料的制备第115-117页
        6.2.1 硅橡胶涂料的应用与研究第115-116页
        6.2.2 软质防冻粘涂料的制备第116-117页
    6.3 防冻粘涂层表面性能分析第117-119页
        6.3.1 涂层的微观形貌分析第118页
        6.3.2 涂层的接触角第118-119页
    6.4 防冻粘涂层防冻粘性能测试及表面形貌分析第119-123页
        6.4.1 涂层表面切向剥离强度测试第120-122页
        6.4.2 涂层表面表面形貌分析第122-123页
    6.5 软质防冻粘涂层成分的优化及各因素对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第123-131页
        6.5.1 软质防冻粘涂层成分的优化第124-126页
        6.5.2 VTTS含量对软质防冻粘涂层性能的影响第126-128页
        6.5.3 PTFE微粉含量对软质防冻粘涂层性能的影响第128-130页
        6.5.4 FAS含量对柔性加成型硅橡胶防冻粘涂层性能的影响第130-131页
    6.6 冻粘时间及冻粘温度对软质防冻粘涂层防冻粘性能的影响第131-133页
    6.7 本章小结第133-13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2页
作者简介第152-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要成果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回转类非圆轮廓磨削过程变结构控制理论及方法研究
下一篇: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