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980超高强钢B柱内部加强板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超高强钢简介 | 第12-14页 |
1.3 超高强钢加强件冲压成形方法 | 第14-15页 |
1.4 板料冲压成形的缺陷分析 | 第15-19页 |
1.4.1 破裂 | 第15-16页 |
1.4.2 起皱 | 第16-17页 |
1.4.3 回弹 | 第17页 |
1.4.4 成形结果评价方法 | 第17-19页 |
1.5 板料冲压成形有限元技术的发展 | 第19-20页 |
1.6 板料冲压成形回弹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7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7.1 本文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7.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B柱内部加强板冲压成形工序分析 | 第24-5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拉伸试验设计 | 第24-27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2.2 拉伸试样设计 | 第25页 |
2.2.3 试验设备和方法 | 第25-26页 |
2.2.4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2.3 B柱内部加强板特点及冲压成形工序 | 第27-28页 |
2.4 工艺数模的导入与处理 | 第28-30页 |
2.4.1 工艺数模的导入 | 第28页 |
2.4.2 网格的划分 | 第28-30页 |
2.4.3 冲压方向的确定 | 第30页 |
2.5 拉延工艺工序分析 | 第30-44页 |
2.5.1 压料面设计 | 第30-31页 |
2.5.2 工艺补充面的设计 | 第31-32页 |
2.5.3 料片的展开和排样 | 第32-33页 |
2.5.4 拉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2.5.5 拉延成形结果过程及分析 | 第36-44页 |
2.6 修边冲孔工艺工序分析 | 第44页 |
2.7 整形工艺工序分析 | 第44-47页 |
2.7.1 工具体的设置 | 第45页 |
2.7.2 工具体运动过程设置 | 第45页 |
2.7.3 整形模拟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2.8 侧冲孔工艺工序分析 | 第47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3章 正交试验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 | 第50-70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拉延成形模拟结果的评判 | 第50-51页 |
3.2.1 拉裂的评判 | 第50-51页 |
3.2.2 起皱的评判 | 第51页 |
3.2.3 回弹的评判 | 第51页 |
3.3 单工艺参数对拉延成形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51-61页 |
3.3.1 压边力对拉延成形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2 模具间隙对拉延成形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3 凹模圆角半径对拉延成形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56-59页 |
3.3.4 摩擦系数对拉延成形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59-61页 |
3.4 正交试验的设计 | 第61-65页 |
3.4.1 拉延成形正交试验表设计 | 第61-64页 |
3.4.2 正交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64-65页 |
3.5 拉延成形模拟结果工艺参数优化 | 第65-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B柱内部加强板回弹模拟分析 | 第70-80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回弹模拟的计算方法 | 第70页 |
4.3 回弹问题的控制方法 | 第70-71页 |
4.4 回弹补偿方法 | 第71-72页 |
4.5 各工序回弹模拟分析 | 第72-77页 |
4.5.1 拉延工序后的回弹分析 | 第72-73页 |
4.5.2 修边冲孔后的回弹分析 | 第73-75页 |
4.5.3 整形工序后的回弹分析 | 第75-76页 |
4.5.4 B柱内部加强板的回弹补偿 | 第76-77页 |
4.6 实际生产验证 | 第77-7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0-92页 |
论文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