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常见的被动式相变冷却系统 | 第14-19页 |
1.2.1 热管 | 第14-15页 |
1.2.2 重力热管 | 第15页 |
1.2.3 分离式热管 | 第15-16页 |
1.2.4 毛细泵回路(CPL) | 第16-17页 |
1.2.5 环路热管(LHP) | 第17-18页 |
1.2.6 微槽群热沉冷却 | 第18页 |
1.2.7 被动式相变冷却系统的相似性 | 第18-19页 |
1.3 相变冷却系统涉及的两相流理论 | 第19-30页 |
1.3.1 流型 | 第19-21页 |
1.3.2 流型图 | 第21-24页 |
1.3.3 截面含气率 | 第24-27页 |
1.3.4 流动压降 | 第27-28页 |
1.3.5 换热系数 | 第28-30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0-33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2章 实验系统、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33-48页 |
2.1 实验系统 | 第33-37页 |
2.1.1 蒸发器及冷凝器 | 第34页 |
2.1.2 模拟热源(发热体) | 第34-35页 |
2.1.3 热输运管路 | 第35页 |
2.1.4 可视化技术 | 第35-36页 |
2.1.5 温度和压力的采集 | 第36页 |
2.1.6 倾斜角度的测量 | 第36-37页 |
2.2 实验操作方法 | 第37-38页 |
2.3 电容层析成像(ECT)原理 | 第38-43页 |
2.4 质量含气率的测量原理 | 第43-45页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5-46页 |
2.6 误差分析 | 第46-4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管内冷凝中流型与截面含气率的研究 | 第48-69页 |
3.1 流动冷凝的可视化研究 | 第48-53页 |
3.1.1 滴状流 | 第48-52页 |
3.1.2 凝结液滴的周期性生长过程 | 第52-53页 |
3.2 管内冷凝中的流型图 | 第53-59页 |
3.2.1 电容层析成像测量结果 | 第53-55页 |
3.2.2 Mandhane流型图 | 第55-57页 |
3.2.3 几何参数与倾斜角度对流型图的影响 | 第57-59页 |
3.3 截面含气率 | 第59-67页 |
3.3.1 截面含气率的计算方法 | 第59-63页 |
3.3.2 新的截面含气率计算方法 | 第63-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低质量流速条件下流动冷凝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 第69-89页 |
4.1 流动冷凝中的流动压降特性 | 第69-84页 |
4.1.1 管路直径对流动压降的影响 | 第69-71页 |
4.1.2 倾斜角度对流动压降的影响 | 第71-72页 |
4.1.3 管路长度对流动压降的影响 | 第72-73页 |
4.1.4 流动压降的基本模型 | 第73-77页 |
4.1.5 实验数据与现有关系式的比较 | 第77-80页 |
4.1.6 新的流动压降计算关系式 | 第80-84页 |
4.2 流动冷凝中的换热特性 | 第84-88页 |
4.2.1 管路直径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84-85页 |
4.2.2 倾斜角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85-86页 |
4.2.3 实验数据与现有换热系数关系式的比较 | 第86-87页 |
4.2.4 新的换热系数计算关系式 | 第87-8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流动冷凝对相变冷却系统运行性能和换热特性的影响 | 第89-105页 |
5.1 热源的表面温度 | 第89-94页 |
5.2 冷却系统的热阻 | 第94-97页 |
5.3 冷却系统的响应时间 | 第97-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105-107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7页 |
6.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07-10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9-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5-126页 |
专利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