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焊接自动化技术论文

取暖炉燃烧器自动点焊机械手的研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焊接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0-12页
        1.2.1 焊接技术发展概述第10-11页
        1.2.2 焊接技术发展趋势第11-12页
    1.3 选题的来源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2-13页
    1.4 课题的意义和创新点第13-15页
        1.4.1 本次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2 课题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燃烧器人工点焊过程第15-19页
    2.1 燃气燃烧器构件第15-16页
        2.1.1 燃烧器及其分类第15页
        2.1.2 燃烧器构件第15-16页
    2.2 燃烧器人工焊接过程以及存在问题第16-18页
        2.2.1 燃烧器人工焊接过程第16-18页
        2.2.2 燃烧器人工焊接过程存在问题第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燃烧器点焊工艺参数分析第19-27页
    3.1 点焊第19-21页
        3.1.1 点焊过程第19-20页
        3.1.2 常见焊点缺陷第20页
        3.1.3 焊点质量要求第20-21页
    3.2 点焊工艺参数第21-23页
        3.2.1 焊接电流第21-22页
        3.2.2 焊接时间第22页
        3.2.3 电极力第22-23页
        3.2.4 电极工作面的形状和尺寸第23页
    3.3 点焊工艺参数的选择第23-26页
        3.3.1 焊接工件第23-24页
        3.3.2 不锈钢的点焊工艺要求第24页
        3.3.3 正交试验第24-26页
    3.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4章 焊接变形的控制第27-32页
    4.1 焊接变形第27-28页
        4.1.1 焊接变形基本形式第27页
        4.1.2 焊接变形影响第27-28页
    4.2 热弹塑性分析理论第28-30页
        4.2.1 弹性本构关系第28页
        4.2.2 塑性本构关系第28-30页
    4.3 焊接变形的控制第30-31页
    4.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5章 燃烧器点焊机械手结构设计第32-50页
    5.1 机械手设计要求第32-33页
        5.1.1 设备要求第32页
        5.1.2 机械手用途的定位第32-33页
        5.1.3 机械手组成部分第33页
    5.2 机械手总体方案第33-36页
        5.2.1 机械手的坐标类型第33-34页
        5.2.2 机械手方案设计第34-36页
    5.3 机械手整体结构设计第36-40页
        5.3.1 机械手手臂机构设计第36-37页
        5.3.2 机械手手腕结构设计第37-38页
        5.3.3 机械手手部结构设计第38-39页
        5.3.4 端拾器结构设计第39-40页
    5.4 工件定位的设计第40-42页
    5.5 标准件的选型第42-46页
        5.5.1 端拾器吸盘选型第42-43页
        5.5.2 手腕电机的选型第43-46页
    5.6 关键零部件设计与校核第46-49页
        5.6.1 腕部传动轴的校核第46-47页
        5.6.2 端拾器固定板刚柔耦合模型动力学仿真第47-49页
    5.7 机械手整体结构第49页
    5.8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第50-62页
    6.1 控制系统设计步骤第50-51页
    6.2 设备控制系统元器件选型第51-55页
        6.2.1 PLC选型第51-54页
        6.2.2 设备控制系统元器件第54-55页
    6.3 I/O地址分配第55页
    6.4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第55-57页
        6.4.1 主电路设计第56页
        6.4.2 PLC外围辅助电路第56-57页
    6.5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第57-58页
    6.6 整体控制程序的设计思路第58-61页
    6.7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7.1 总结第62页
    7.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南黄沙坪矿床两类岩体成矿差异性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下一篇:雅泸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