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计算方法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14-15页
        1.2.2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第15-18页
        1.2.3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第18-21页
    1.3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1-24页
        1.3.1 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试验概况第24-31页
    2.1 试验材料第24-26页
    2.2 试验方案第26-30页
        2.2.1 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第27-29页
        2.2.2 耐久性试验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第31-55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配合比正交试验第31-35页
        3.2.1 试验设计第31-32页
        3.2.2 塌落度分析第32-33页
        3.2.3 抗压强度分析第33-34页
        3.2.4 劈拉强度分析第34-35页
    3.3 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第35-51页
        3.3.1 试验设计第35-40页
        3.3.2 钢纤维用量计算方法第40-44页
        3.3.3 水胶比计算方法第44-47页
        3.3.4 单方需水量计算方法第47-49页
        3.3.5 砂率计算方法第49-51页
    3.4 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验证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4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轴压性能及本构关系第55-71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试验现象及数据处理第55-57页
        4.2.1 受压破坏模式第55-56页
        4.2.2 试验数据处理第56-57页
    4.3 试验结果分析第57-65页
        4.3.1 荷载-变形曲线第57-59页
        4.3.2 轴心受压强度第59-61页
        4.3.3 弹性模量第61-63页
        4.3.4 峰值应变第63-65页
    4.4 轴压本构关系第65-70页
        4.4.1 标准应力-应变曲线第65-66页
        4.4.2 标准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参数第66-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弯曲性能及计算方法第71-90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试验现象及数据处理第71-75页
        5.2.1 受弯破坏模式第71-72页
        5.2.2 试验数据处理第72-75页
    5.3 试验结果分析第75-83页
        5.3.1 荷载-挠度曲线第75-77页
        5.3.2 弯曲挠度第77-79页
        5.3.3 弯曲强度第79-81页
        5.3.4 弯曲韧度第81-83页
    5.4 弯曲性能评价及计算方法第83-88页
        5.4.1 弯曲性能评价指标第83-86页
        5.4.2 弯拉强度计算方法第86-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6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抗剪性能及计算方法第90-101页
    6.1 引言第90页
    6.2 试验现象及数据处理第90-92页
        6.2.1 受剪破坏模式第90-91页
        6.2.2 试验数据处理第91-92页
    6.3 试验结果分析第92-99页
        6.3.1 荷载-变形曲线第92-94页
        6.3.2 剪切强度第94-96页
        6.3.3 剪切变形第96-98页
        6.3.4 剪切韧度第98-99页
    6.4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7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耐久性及计算方法第101-116页
    7.1 引言第101页
    7.2 试验现象及数据处理第101-105页
        7.2.1 碳化试验第101-102页
        7.2.2 冻融循环试验第102-104页
        7.2.3 氯离子渗透试验第104-105页
    7.3 抗碳化性能第105-108页
        7.3.1 试验结果分析第105-107页
        7.3.2 碳化深度计算模型第107-108页
    7.4 抗冻融性能第108-113页
        7.4.1 质量损失率第108-111页
        7.4.2 相对动弹性模量第111-113页
    7.5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第113-115页
    7.6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16-119页
    8.1 主要结论第116-118页
    8.2 展望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的文化杂合
下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