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3页 |
1.1 手性化合物及手性合成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有机催化不对称反应 | 第12-13页 |
1.3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3-25页 |
1.3.1 手性双官能团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4-16页 |
1.3.2 L-脯氨酸衍生的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6-18页 |
1.3.3 金鸡纳碱衍生的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18-21页 |
1.3.4 其它骨架衍生的双功能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21-25页 |
1.4 手性胺-方酰胺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 | 第25-30页 |
1.5 异斯特维醇衍生的双功能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1.6 选题思路及研究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合成 | 第33-44页 |
2.1 引言 | 第33-35页 |
2.2 催化剂的设计 | 第35页 |
2.3 催化剂的合成 | 第35-37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37-43页 |
2.4.1 主要反应试剂、测试仪器及条件 | 第37页 |
2.4.2 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 第37-43页 |
2.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手性胺-方酰胺型催化剂催化的 1,3-环己二酮与 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44-63页 |
3.1 引言 | 第44-46页 |
3.2 催化剂的筛选 | 第46-47页 |
3.3 溶剂的筛选 | 第47-48页 |
3.4 催化剂量及温度等条件的筛选 | 第48-49页 |
3.5 投料比及溶剂量等条件的筛选 | 第49页 |
3.6 底物拓展 | 第49-51页 |
3.7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 | 第51页 |
3.8 实验部分 | 第51-61页 |
3.8.1 主要反应试剂、测试仪器及条件 | 第51-52页 |
3.8.2 催化剂Cat.8a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 | 第52页 |
3.8.3 反应产物结果表征及液相分离条件 | 第52-61页 |
3.9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手性胺-方酰胺型催化剂催化的1,3-环己二酮与(E)-β-溴-β-硝基苯乙烯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63-77页 |
4.1 引言 | 第63-65页 |
4.2 催化剂的筛选 | 第65-66页 |
4.3 溶剂的筛选 | 第66-67页 |
4.4 催化剂量的筛选 | 第67页 |
4.5 碱及碱用量的筛选 | 第67-69页 |
4.6 温度的筛选 | 第69-70页 |
4.7 底物投料比及溶剂量等条件的筛选 | 第70-71页 |
4.8 底物拓展 | 第71-72页 |
4.9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 | 第72页 |
4.10 实验部分 | 第72-76页 |
4.10.1 底物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72-74页 |
4.10.2 催化剂Cat.11b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 | 第74页 |
4.10.3 部分反应产物结果表征及液相分离条件 | 第74-76页 |
4.11 小结 | 第76-77页 |
总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附图 | 第87-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