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在荧光和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第11-14页
        1.1.1 Top-down途径第11-13页
        1.1.2 Bottom-up途径第13-14页
    1.2 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第14-17页
        1.2.1 紫外-可见吸收(UV-vis)第14-15页
        1.2.2 光致发光(PL)第15-17页
        1.2.3 电致化学发光第17页
    1.3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发展及应用第17-19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纳米传感器检测亚硫酸盐第21-32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3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1-22页
        2.2.2 GQDs和N-GQDs的制备第22页
        2.2.3 荧光检测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1页
        2.3.1 GQDs和N-GQDs的表征第23-25页
        2.3.2 N-GQDs的选择性第25-26页
        2.3.3 对目标实验反应机制的探究第26-27页
        2.3.4 SO_3~(2-)检测条件的优化第27-30页
        2.3.5 SO_3~(2-)的检测及干扰测定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壳聚糖固相膜检测苦味酸第32-41页
    3.1 前言第32-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33页
        3.2.2 N-GQDs固相膜的制备第33页
        3.2.3 PA检测第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3.3.1 PA检测的条件优化第33-35页
        3.3.2 荧光固相膜对PA的荧光响应第35-37页
        3.3.3 固相膜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第37-38页
        3.3.4 干扰探究和实际水样中PA检测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氮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电致发光传感器检测硝基苯胺第41-49页
    4.1 引言第41-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页
        4.2.1 材料和仪器第42页
        4.2.2 ECL传感器的制备第42页
        4.2.3 ECL检测第4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4.3.1 壳聚糖/N-GQDs系统的表征及ECL第42-44页
        4.3.2 ECL检测条件的优化第44-45页
        4.3.3 NA检测第45-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表面印迹膜电致化学发光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49-59页
    5.1 引言第49-50页
    5.2 实验部分第50页
        5.2.1 实验材料第50页
        5.2.2 PDA SIP的制备第50页
        5.2.3 ECL检测第5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5.3.1 PDA SIP的制备第50-51页
        5.3.2 电极修饰后的电化学性质和N-GQDs-pAb的表征第51-54页
        5.3.3 ECL机制和条件优化第54页
        5.3.4 E. coli O157: H7的检测第54-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9页
简介第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经学阅读及其教育功能研究
下一篇:深部念珠菌病快速PCR检测的标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