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关于知识产权运营 | 第12-15页 |
2、关于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3、关于我国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的建议 | 第16-17页 |
(三)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理论研究工具 | 第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五)创新点及不足 | 第18-20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的变迁及实施效果 | 第20-31页 |
(一)知识产权运营 | 第20-23页 |
1、知识产权运营 | 第20页 |
2、知识产权运营主体 | 第20页 |
3、知识产权运营客体 | 第20-21页 |
4、知识产权运营模式 | 第21-23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的变迁 | 第23-27页 |
1、知识产权运营的萌芽阶段(1984 年—2007 年) | 第25页 |
2、知识产权运营的初始发展阶段(2008—2011 年) | 第25-26页 |
3、知识产权运营的快速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 | 第26-27页 |
(三)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27-31页 |
1、政府支持更加深入全面 | 第28页 |
2、知识产权运营活动更加活跃 | 第28-29页 |
3、资本市场开始探索性进入知识产权运营 | 第29-31页 |
三、我国知识产权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9页 |
(一)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1、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相关政策存在偏差 | 第31-32页 |
2、知识产权运营的财税金融政策不合理 | 第32-34页 |
3、构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的促进政策存在不足 | 第34-35页 |
4、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相关政策不健全 | 第35-36页 |
(二)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1、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的缺乏 | 第36页 |
2、知识产权重申请、轻运用 | 第36-38页 |
3、政策供给不足 | 第38-39页 |
四、部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及其启示 | 第39-45页 |
(一)部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 | 第39-42页 |
1、部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综合管理体制相关政策 | 第39-40页 |
2、部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 第40-41页 |
3、部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中介服务体系的促进政策 | 第41页 |
4、部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政策 | 第41-42页 |
(二)部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的启示与借鉴 | 第42-45页 |
1、知识产权运营综合管理体制相关政策借鉴 | 第42-43页 |
2、知识产权运营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 第43页 |
3、知识产权运营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政策 | 第43-44页 |
4、知识产权运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政策 | 第44-45页 |
五、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运营促进政策的建议 | 第45-51页 |
(一)完善知识产权运营综合管理的政策 | 第45-46页 |
1、调整综合管理模式政策 | 第45页 |
2、优化建立联动协同机制的政策 | 第45-46页 |
(二)强化知识产权运营的资金条件保障 | 第46-48页 |
1、加强对知识产权运营的财税支持政策 | 第46页 |
2、完善知识产权运营的投融资政策和价值评估体系政策 | 第46-47页 |
3、优化投入经费政策的结构 | 第47-48页 |
(三)完善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 | 第48-49页 |
1、建立维护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的政策 | 第48页 |
2、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水平提升的促进政策 | 第48-49页 |
(四)强化知识产权运营人才队伍建设政策 | 第49-51页 |
1、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养体系政策 | 第49-50页 |
2、建立健全职务发明人的激励政策 | 第50-51页 |
六、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