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不同固体碳源生物反硝化性能及典型碳源生物膜特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低C/N污水脱氮现状第11-14页
        1.2.1 外加碳源第12页
        1.2.2 不外加碳源第12-14页
    1.3 固体碳源反硝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1 固体碳源反硝化原理第14-15页
        1.3.2 固相反硝化影响因素第15-19页
        1.3.3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第19页
    1.4 研究内容、目标及意义第19-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研究目标第19-20页
        1.4.3 研究意义第20页
    1.5 课题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1 研究总体思路第20页
        1.5.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6 本课题特色与创新之处第21-22页
    1.7 课题来源第22-23页
第2章 固体碳源性质对反硝化性能影响第23-45页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2.1.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1.2 试验装置第24页
        2.1.3 试验及分析方法第24-25页
    2.2 固体碳源浸出性能第25-27页
    2.3 启动阶段性能第27-39页
        2.3.1 PCL/淀粉共混物第27-29页
        2.3.2 PCL6800第29-30页
        2.3.3 PCL6500第30-31页
        2.3.4 PBS第31-33页
        2.3.5 麦秆第33-34页
        2.3.6 PLA3w第34-35页
        2.3.7 PLA8w第35-37页
        2.3.8 纯污泥对照第37-38页
        2.3.9 不同固体碳源启动性能比较第38-39页
    2.4 启动后脱氮性能第39-44页
        2.4.1 PCL/淀粉共混物第39-41页
        2.4.2 PCL6800第41-42页
        2.4.3 PCL6500第42-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典型固体碳源反硝化系统出水有机物解析第45-59页
    3.1 试验方法第45-46页
        3.1.1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第45页
        3.1.2 三维荧光光谱第45-46页
        3.1.3 红外光谱第46页
    3.2 试验结果第46-58页
        3.2.1 SMP第46-50页
        3.2.2 三维荧光光谱第50-54页
        3.2.3 红外光谱第54-58页
    3.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生物膜形成过程特性第59-7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9-63页
        4.1.1 生物膜样品来源第59页
        4.1.2 高通量测序方法第59-60页
        4.1.3 数据分析第60-63页
    4.2 物种丰度与多样性分析第63-66页
        4.2.1 Alpha多样性分析第63-65页
        4.2.2 Beta多样性分析第65-66页
    4.3 微生物组成分析第66-72页
        4.3.1 各样品中门水平微生物组成和相对丰度第66-68页
        4.3.2 各样品中纲水平微生物组成和相对丰度第68页
        4.3.3 各样品中目水平微生物组成和相对丰度第68-69页
        4.3.4 各样品中科水平微生物组成和相对丰度第69-70页
        4.3.5 各样品中属水平微生物组成和相对丰度第70-72页
    4.4 组间物种差异检验第72-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与建议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作者简介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研究项目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像多尺度分析的低空风切变识别研究
下一篇:机身蒙皮壁板多位置损伤裂纹扩展寿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