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仿生学论文--生物信息论论文

基于本体与基因网络的致病基因预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1-1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本文组织结构第12-13页
第2章 致病基因预测方法概述第13-19页
    2.1 致病基因预测的主要流程第13-14页
    2.2 致病基因预测的主要方法第14-18页
        2.2.1 基于分子和网络特征分类的方法第14-15页
        2.2.2 基于网络节点相似度排序的方法第15-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本体基因数据整合和网络构建第19-34页
    3.1 引言第19-20页
    3.2 生物医学本体数据整合第20-28页
        3.2.1 本体论概述第20-21页
        3.2.2 生物医学本体格式和关系抽取第21-25页
        3.2.3 本体注释第25-26页
        3.2.4 疾病表型与基因关系数据第26-28页
        3.2.5 基因与基因关系数据第28页
    3.3 本体与基因网络构建第28-33页
        3.3.1 统一标识映射第28-30页
        3.3.2 证据整合和网络构建第30-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基于有监督随机游走的致病基因预测第34-46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随机游走模型概述第34-35页
    4.3 有返回的随机游走第35-36页
    4.4 有监督随机游走第36-39页
    4.5 拉普拉斯正规化的有监督随机游走第39-43页
        4.5.1 基本原理第39-41页
        4.5.2 算法实现第41-43页
    4.6 加权有监督随机游走的致病基因预测第43-45页
    4.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55页
    5.1 改进的有监督随机游走有效性验证第46-48页
    5.2 实验环境与实验数据第48-49页
    5.3 实验结果验证方法和正负例生成第49-50页
    5.4 实验结果第50-54页
        5.4.1 重启概率的选择第50-52页
        5.4.2 实验结果对比第52-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歌曲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通用公共可验证谓词加密方案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