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遇反补贴调查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对补贴与反补贴经济效应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关于反补贴适用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4-15页 |
1.4.1 文章的创新点 | 第14页 |
1.4.2 文章的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补贴与反补贴相关问题概述 | 第15-26页 |
2.1 补贴与反补贴的概念 | 第15-18页 |
2.1.1 补贴的定义与特点 | 第15-16页 |
2.1.2 补贴的分类 | 第16-18页 |
2.2 反补贴的定义与特点 | 第18-19页 |
2.2.1 反补贴的定义 | 第18页 |
2.2.2 反补贴的特点 | 第18-19页 |
2.3 补贴与反补贴的理论依据以及经济学分析 | 第19-24页 |
2.3.1 补贴与反补贴的经济学分析 | 第19-23页 |
2.3.2 结论分析 | 第23-24页 |
2.4 主要发达国家反补贴法对我国的适用 | 第24-26页 |
2.4.1 美国反补贴法对中国的适用 | 第24-25页 |
2.4.2 欧盟反补贴法对中国的适用 | 第25页 |
2.4.3 加拿大反补贴法对中国的适用 | 第25-26页 |
第3章 中国遭遇反补贴措施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26-36页 |
3.1 中国遭受反补贴调查的现状 | 第26-29页 |
3.2 中国遭受反补贴调查的特点 | 第29-31页 |
3.3 中国遭受反补贴措施的原因 | 第31-36页 |
3.3.1 我国频繁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内部原因 | 第31-34页 |
3.3.2 我国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外部原因 | 第34-36页 |
第4章 反补贴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 第36-42页 |
4.1 国外对华反补贴的效应分析 | 第36-39页 |
4.1.1 破坏性效应 | 第36-38页 |
4.1.2 贸易转移效应 | 第38-39页 |
4.2 中国遭受反补贴调查典型案例评析 | 第39-40页 |
4.2.1 加拿大对我国烧烤架反补贴案 | 第39页 |
4.2.2 欧盟对中国铜版纸反补贴案 | 第39页 |
4.2.3 美国对中国光伏反补贴案 | 第39-40页 |
4.3 案件剖析与评述 | 第40-42页 |
第5章 中国应对外国反补贴调查的对策措施 | 第42-48页 |
5.1 政府的对策建议 | 第42-45页 |
5.1.1 结合WTO规则调整现有补贴政策 | 第42-43页 |
5.1.2 充分利用WTO规则 | 第43-44页 |
5.1.3 建立完善的反补贴法律体系 | 第44页 |
5.1.4 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 第44-45页 |
5.2 行业协会的对策建议 | 第45-46页 |
5.2.1 组织企业积极应诉,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 第45页 |
5.2.2 建立预警机制,提供法律咨询 | 第45-46页 |
5.3 企业的对策建议 | 第46-48页 |
5.3.1 优化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 | 第46页 |
5.3.2 涉案企业应积极应诉 | 第46-47页 |
5.3.3 恰当使用政府补贴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