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地区秦南矿区金矿床特点及成因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1.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8-9页 |
| 1.1.1 地理概况 | 第8页 |
| 1.1.2 交通位置 | 第8-9页 |
| 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4 依托项目及完成的工作量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11-20页 |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1页 |
| 2.2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11-20页 |
| 2.2.1 太古宙杂岩 | 第11-14页 |
| 2.2.2 构造 | 第14-16页 |
| 2.2.3 岩浆岩 | 第16-20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0-35页 |
| 3.1 矿体特征 | 第20-25页 |
| 3.2 矿石特点 | 第25-31页 |
| 3.2.1 矿石矿物成分 | 第25页 |
| 3.2.2 主要矿物特征 | 第25-28页 |
| 3.2.3 矿石结构 | 第28-29页 |
| 3.2.4 矿石构造 | 第29-30页 |
| 3.2.5 矿石化学成分及有用组分含量 | 第30-31页 |
| 3.3 矿石类型 | 第31-33页 |
| 3.3.1 按矿物组合分类 | 第31-32页 |
| 3.3.2 矿石工业类型 | 第32-33页 |
| 3.4 围岩蚀变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矿床成因 | 第35-48页 |
| 4.1 成矿时代 | 第35-38页 |
| 4.2 成矿期和成矿阶段 | 第38-39页 |
| 4.3 成矿物质来源 | 第39-42页 |
| 4.3.1 金元素 | 第39-40页 |
| 4.3.2 硫同位素 | 第40页 |
| 4.3.3 铅同位素 | 第40-42页 |
| 4.4 控矿因素 | 第42-46页 |
| 4.4.1 地层的控矿作用 | 第42-43页 |
| 4.4.2 构造控矿作用 | 第43-44页 |
| 4.4.3 岩浆活动的控矿作用 | 第44-46页 |
| 4.5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第46页 |
| 4.6 成矿机制 | 第46-47页 |
| 4.7 成矿规律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