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郑58雄性不育系的遗传与利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本文所用缩略词及中文对照第6-9页
1 引言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进展第9-10页
    1.3 育性稳定性及田间育性鉴定第10-11页
        1.3.1 育性稳定性第10-11页
        1.3.2 田间育性鉴定第11页
    1.4 雄性不育分组鉴定研究进展第11-14页
        1.4.1 恢保关系分类法第11-12页
        1.4.2 RFLP分类法第12-13页
        1.4.3 PCR分类法第13-14页
    1.5 雄性不育光合特性研究进展第14页
    1.6 雄性不育小孢子败育研究进展第14-15页
    1.7 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第15-18页
        1.7.1 物质能量代谢第15-17页
        1.7.2 保护酶系统第17-18页
    1.8 雄性不育可利用性研究进展第18-19页
        1.8.1 雄性不育的利用方式第18页
        1.8.2 雄性不育杂交种对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第18-19页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10 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2.1 供试材料第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26页
        2.2.1 雄穗和花药特征观察第21页
        2.2.2 育性稳定性调查第21-22页
        2.2.3 不育性状的遗传分析第22页
        2.2.4 不育胞质类型的PCR鉴定第22-23页
        2.2.5 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第23页
        2.2.6 小孢子败育观察第23-24页
        2.2.7 生化特性分析第24页
        2.2.8 光合特性分析第24页
        2.2.9 可利用性分析第24-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41页
    3.1 郑58雄性不育系雄穗和花药特征第26页
    3.2 郑58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第26-28页
        3.2.1 不同地点的育性稳定性第26-28页
        3.2.2 不同播期的育性稳定性第28页
    3.3 郑58雄性不育系胞质类型的PCR鉴定第28-29页
    3.4 郑58雄性不育系不育性状的遗传分析第29-30页
    3.5 郑58雄性不育系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第30-31页
    3.6 郑58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观察第31-35页
        3.6.1 郑58小孢子发育第31页
        3.6.2 郑 58cms-M084 小孢子败育第31页
        3.6.3 郑 58cms-Q1261 小孢子败育第31-35页
    3.7 郑58雄性不育系生化特性分析第35-37页
        3.7.1 可溶性糖第35-36页
        3.7.2 游离脯氨酸第36页
        3.7.3 丙二醛第36-37页
    3.8 郑58雄性不育系光合特性分析第37-40页
        3.8.1 蒸腾速率第37-38页
        3.8.2 气孔导度第38页
        3.8.3 光合速率第38-39页
        3.8.4 水分利用率第39-40页
    3.9 郑58雄性不育系可利用性分析第40-41页
4 讨论第41-45页
    4.1 雄性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鉴定第41页
    4.2 雄性不育系的不育胞质类型鉴定第41-42页
    4.3 雄性不育系的生化特性分析第42-43页
    4.4 雄性不育系的可利用性分析第43-45页
5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附录第51-56页
    1 郑58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植株及穗部特征第51-53页
    2 性状调查时期及标准第53-55页
    3 提取DNA相关试剂第55-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8页
作者简历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支持多进程的BGP自动化测试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考虑交易费用的模糊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