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升级改造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 第14-22页 |
2.1 实验装置介绍 | 第14-16页 |
2.1.1 概述 | 第14-15页 |
2.1.2 对象系统 | 第15-16页 |
2.2 实验装置的硬件组成 | 第16-19页 |
2.2.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6-17页 |
2.2.2 系统检测机构和执行机构 | 第17-18页 |
2.2.3 水箱实验系统 | 第18-19页 |
2.2.4 辅助系统 | 第19页 |
2.3 实验控制系统 | 第19-21页 |
2.4 实验装置改造的原因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硬件改进 | 第22-33页 |
3.1 改造之前硬件的概述 | 第22页 |
3.2 DDC计算机直接控制系统 | 第22-24页 |
3.2.1 DDC计算机直接控制系统概述 | 第22-23页 |
3.2.2 DDC计算机直接控制系统的改进 | 第23-24页 |
3.2.3 DDC面板和信号面板 | 第24页 |
3.3 智能电动调节阀的改进 | 第24-27页 |
3.3.1 电动调节阀概述 | 第24-25页 |
3.3.2 电动调节阀工作原理 | 第25页 |
3.3.3 电动调节阀的电气接线 | 第25-27页 |
3.3.4 电动调节阀的调试 | 第27页 |
3.4 模拟量输入模块 | 第27-29页 |
3.4.1 RemoDAQ-8017概述 | 第27-28页 |
3.4.2 电气接线 | 第28-29页 |
3.5 模拟量输出模块 | 第29页 |
3.6 硬件调试 | 第29-32页 |
3.6.1 参数设定 | 第29-30页 |
3.6.2 通信模块测试 | 第30-3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实验平台系统设计及控制算法的实现 | 第33-53页 |
4.1 改造之前软件的不足 | 第33-34页 |
4.2 改造之后软件的选取及介绍 | 第34-35页 |
4.3 实验平台系统设计 | 第35-42页 |
4.3.1 通信连接 | 第35-37页 |
4.3.2 数据库变量设计 | 第37-39页 |
4.3.3 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39-42页 |
4.3.4 动画连接 | 第42页 |
4.4 PID算法设计 | 第42-46页 |
4.4.1 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4.4.2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 第44页 |
4.4.3 单容水箱液位PID算法的实现 | 第44-46页 |
4.5 串级PID算法实现 | 第46-49页 |
4.5.1 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4.5.2 串级PID程序设计 | 第47-49页 |
4.6 PID参数整定 | 第49-50页 |
4.7 加入调节阀实际开度反馈值算法设计 | 第50-5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 第53-69页 |
5.1 实验界面通信测试 | 第53-55页 |
5.2 理论开度和实际开度的误差测试 | 第55-59页 |
5.2.1 调节阀从最小开度到最大开度 | 第55-57页 |
5.2.2 调节阀从最大开度到最小开度 | 第57-59页 |
5.3 改造之前和改造之后的实验对比 | 第59-68页 |
5.3.1 单容水箱液位PID控制实验对比 | 第59-62页 |
5.3.2 双容水箱液位PID控制实验对比 | 第62-65页 |
5.3.3 串级PID控制实验对比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