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老油田复杂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研究--以葡、敖油田窄薄砂岩油藏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创新点摘要第9-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7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页
   ·剩余油预测研究进展及研究区概况第13-22页
     ·研究进展第13-20页
     ·研究区概况第20-22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第22-24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3页
     ·研究思路第23-24页
   ·主要工作量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第24-27页
     ·主要工作量第24-25页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第25-27页
第二章 单成因砂体结构解剖及模型建立第27-48页
   ·储集层单成因砂体层次划分第27-40页
     ·层次划分方案第28-29页
     ·层序地层划分第29-33页
     ·单成因砂体类型第33-35页
     ·单成因砂体结构解析第35-38页
     ·单成因砂体的组合模式第38-40页
   ·单成因砂体地质模型建立第40-48页
     ·构造模型第40-41页
     ·单成因砂体构型建模第41-44页
     ·储层物性随机建模第44-45页
     ·数值模拟第45-48页
第三章 窜流通道的识别研究第48-61页
   ·窜流通道在油田开发上的表现特征第48-49页
   ·窜流通道的识别方法第49-61页
     ·灰色关联性分析原理第50页
     ·关联度的计算方法第50-51页
     ·典型井组示例第51-54页
     ·识别方法小结第54-61页
第四章 微型构造和低级序断层研究第61-71页
   ·宏观构造背景第61-62页
   ·微构造研究第62-65页
   ·低级序断层研究第65-71页
     ·低级序断层的解释第65-67页
     ·断层的展布与组合第67-68页
     ·解释成果与认识第68-69页
     ·低级序断层特征第69-71页
第五章 油气藏分类及评价方法研究第71-88页
   ·油气藏分类的研究第71-77页
     ·开发分类综合指数原理第72-73页
     ·开发分类综合指数的求取第73-76页
     ·油藏类型划分第76-77页
   ·油气藏分类评价第77-88页
     ·开发趋势评价第77-78页
     ·水驱效果评价第78-82页
     ·注入水利用评价第82-84页
     ·储量动用评价第84-85页
     ·地层能量保持评价第85页
     ·采收率评价第85-88页
第六章 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第88-115页
   ·剩余油分布特征第88-97页
     ·油藏规模第88-92页
     ·油层规模第92-95页
     ·层内规模第95-97页
   ·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第97-107页
     ·单砂体规模剩余油第97-99页
     ·窜流通道屏蔽的剩余油第99-104页
     ·断层分割控油模式第104-107页
   ·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第107-112页
   ·剩余油分类挖潜对策及效果第112-115页
     ·单砂体规模剩余油挖潜第112-113页
     ·窜流通道屏蔽的剩余油挖潜第113-114页
     ·低级序断层控制的剩余油挖潜第114-115页
结论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7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作者简介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油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转型研究
下一篇:我国油气勘探项目投资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