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 | 第13-14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实践概述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外石油资源城市转型模式及经验 | 第16-18页 |
·本论文有关基本理论综述 | 第18-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城市经济学理论 | 第19-20页 |
·产业经济学理论 | 第20页 |
·资源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经济转型理论 | 第21-22页 |
第2章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发展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22-39页 |
·我国石油城市的概念及特征 | 第22-32页 |
·石油城市的概念 | 第22页 |
·我国石油城市的现状及特点 | 第22-27页 |
·我国石油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7-32页 |
·石油资源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 第32-33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 第32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资源的和谐与协调发展 | 第32-33页 |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的聚类分析 | 第33-35页 |
·聚类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33页 |
·系统聚类法及数据处理 | 第33页 |
·聚类结果及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我国各类型石油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第35-36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结构面临的问题 | 第36-37页 |
·我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然性分析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状况评价 | 第39-63页 |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与评价思路 | 第39-42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 | 第39-41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评价思路 | 第41-42页 |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47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42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 第42-44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47页 |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评价模型 | 第47-54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方法选择 | 第47-48页 |
·因子分析评价方法的步骤 | 第48-54页 |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54-62页 |
·我国主要石油资源城市的数据获得 | 第54-55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因子分析过程 | 第55-61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总体成效评估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石油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及对策 | 第63-81页 |
·石油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形成、发展及演进机制 | 第63-65页 |
·石油资源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 第63-64页 |
·石油资源城市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 | 第64-65页 |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时机选择 | 第65-66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分析 | 第66-73页 |
·石油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 第66-69页 |
·石油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途径 | 第69-73页 |
·石油资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 第73-80页 |
·石油资源城市主导产业的特征 | 第73-74页 |
·石油资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原则 | 第74-77页 |
·石油资源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的特点及基准 | 第77-79页 |
·石油资源城市选择主导产业的政策保障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石油资源城市转型中石油企业的退出机制 | 第81-92页 |
·石油企业退出机制概述 | 第81-82页 |
·石油企业退出的内涵 | 第81页 |
·石油企业退出机制的内涵 | 第81-82页 |
·石油企业的退出壁垒 | 第82-88页 |
·企业退出的一般性壁垒 | 第82-83页 |
·石油企业退出壁垒特殊性的原因 | 第83-84页 |
·石油企业退出壁垒的具体体现 | 第84-88页 |
·石油企业退出途径选择 | 第88-91页 |
·石油企业退出途径 | 第88-90页 |
·石油企业退出途径选择 | 第90-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石油资源城市转型的总体战略及对策 | 第92-106页 |
·制定石油资源城市转型发展战略的意义 | 第92-93页 |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石油资源城市的竞争力 | 第92页 |
·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升社会稳定和谐程度 | 第92页 |
·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石油资源城市发展承载力 | 第92-93页 |
·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的环境品质 | 第93页 |
·石油资源城市转型的总体战略和对策建议 | 第93-99页 |
·总体战略 | 第93-94页 |
·对策建议 | 第94-99页 |
·石油资源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型 | 第99-105页 |
·石油资源城市政府职能转型的目标 | 第100-101页 |
·政府在石油资源城市转型中的作用 | 第101-103页 |
·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政府职能转换的特征 | 第103-104页 |
·石油资源型城市政府职能转换的有效途径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7章 典型石油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转型的实证研究 | 第106-132页 |
·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 第106-108页 |
·基本状况 | 第106-107页 |
·转型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第107-108页 |
·东营市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108-113页 |
·发展优势 | 第108-110页 |
·制约因素 | 第110-113页 |
·东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历程回顾 | 第113-116页 |
·从石油资源开发起步向综合功能型城市发展——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的初步探索 | 第113页 |
·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援助行动 | 第113-114页 |
·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重要举措 | 第114-116页 |
·东营市经济发展总体战略 | 第116-120页 |
·高效生态经济的基本内涵 | 第116-117页 |
·战略定位与战略步骤 | 第117页 |
·产业布局与战略支撑 | 第117-119页 |
·战略意义 | 第119-120页 |
·东营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 第120-126页 |
·2009 年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120-122页 |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 第122-124页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及建设推进情况 | 第124-126页 |
·胜利油田促进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 第126-128页 |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 | 第127页 |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 第127页 |
·传承和创新胜利特色管理 | 第127-128页 |
·推动建设互利双赢和谐的油地关系 | 第128页 |
·东营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128-131页 |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提升东营市经济竞争力,是全部工作的总纲 | 第128-129页 |
·以黄河三角洲开发为品牌,树立东营市新形象,是长期遵循的一项重要工作策略 | 第129页 |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确立生态高效经济战略定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方向 | 第129-130页 |
·以油地军校、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为原则,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 第130-131页 |
·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