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5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三)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 (五)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 | 第15-24页 |
|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第15-18页 |
| 1.提出历程 | 第15-16页 |
| 2.内在逻辑关系 | 第16-18页 |
| (二)优秀传统文化 | 第18-24页 |
| 1.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 2.内涵丰富 | 第20-21页 |
| 3.思维方式 | 第21-24页 |
|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内生性力量 | 第24-34页 |
| (一)宏观视域:优秀传统文化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思想启迪 | 第24-26页 |
|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整体思维方式 | 第24页 |
|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辩证综合思维方式 | 第24-25页 |
|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和谐共生思维方式 | 第25-26页 |
| (二)微观视域:优秀传统文化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思想资源 | 第26-34页 |
| 1.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的思想资源 | 第26-27页 |
| 2.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思想资源 | 第27-28页 |
| 3.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的思想资源 | 第28-30页 |
| 4.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的思想资源 | 第30-34页 |
|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外生性动力 | 第34-41页 |
| (一)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动因 | 第34-36页 |
|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外在要求 | 第34-35页 |
| 2.优秀传统文化更化日新的独特发展机制 | 第35-36页 |
|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 第36-38页 |
| 1.廓清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 | 第36-37页 |
| 2.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文化自信 | 第37-38页 |
| (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 | 第38-41页 |
| 1.有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 第38-39页 |
| 2.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 | 第39-40页 |
| 3.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第40-41页 |
| 四、融合共生: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进路 | 第41-46页 |
| (一)融合共生的前提 | 第41-43页 |
| 1.基础:与时俱进和更化日新 | 第41-42页 |
| 2.契机:两者存在会通 | 第42-43页 |
| (二)融合共生的价值旨趣 | 第43-46页 |
| 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 第43-44页 |
| 2.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永续发展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