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收益管理理论及无约束需求估计方法 | 第20-33页 |
2.1 收益管理理论 | 第20-28页 |
2.1.1 收益管理的发展及含义 | 第20-21页 |
2.1.2 收益管理研究主要趋势分析 | 第21-23页 |
2.1.3 铁路客运应用收益管理适应性与特殊性分析 | 第23-24页 |
2.1.4 收益管理席位控制基础模型 | 第24-28页 |
2.2 无约束需求估计 | 第28-32页 |
2.2.1 旅客需求的"溢出"和"再现"效应 | 第28-29页 |
2.2.2 无约束需求估计概述 | 第29-30页 |
2.2.3 无约束需求估计相关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2.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不同铁路客运产品供需关系下旅客转移行为分析 | 第33-43页 |
3.1 旅客转移行为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3.2 基于旅客意愿的铁路客流初始分担率模型 | 第34-36页 |
3.2.1 铁路客流分类 | 第34页 |
3.2.2 客运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3.2.3 初始客流分担率模型 | 第35-36页 |
3.3 客流转移概率 | 第36-38页 |
3.3.1 确定各类型客流的旅客转移概率 | 第36-37页 |
3.3.2 不同客运产品间旅客转移概率的计算 | 第37-38页 |
3.4 基于运输能力的客流分担率修正 | 第38-39页 |
3.5 实例分析 | 第39-42页 |
3.5.1 参数标定 | 第39-40页 |
3.5.2 客流初始分担率 | 第40-41页 |
3.5.3 转移概率计算及客流分担率的修正 | 第41-42页 |
3.6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旅客需求双向转移的列车客票收益联合优化问题 | 第43-53页 |
4.1 当前我国铁路客票实施收益管理策略的形势 | 第43-44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44-46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44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44-46页 |
4.3 模型求解 | 第46-49页 |
4.4 模型数值验证与分析 | 第49-51页 |
4.5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差别定价下基于旅客向上购买行为的铁路客票收益优化问题 | 第53-60页 |
5.1 差别定价及旅客向上购买行为 | 第53-54页 |
5.2 模型构建 | 第54-56页 |
5.2.1 问题描述 | 第54-55页 |
5.2.2 模型构建 | 第55-56页 |
5.3 模型求解 | 第56-57页 |
5.4 模型数值验证与分析 | 第57-58页 |
5.5 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2 本文创新点 | 第61-62页 |
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