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客车结构安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客车结构安全性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客车结构安全性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有限元建模 | 第20-33页 |
2.1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结构特点 | 第20-21页 |
2.2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有限元模型 | 第21-25页 |
2.2.1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三维建模 | 第21-22页 |
2.2.2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有限元建模 | 第22-24页 |
2.2.3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有限元模型参数 | 第24-25页 |
2.3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自由模态分析 | 第25-28页 |
2.4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静载刚度实验 | 第28-32页 |
2.4.1 实验系统及方案 | 第28-30页 |
2.4.2 实验数据分析及验证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静力学及动态侧翻仿真分析 | 第33-53页 |
3.1 客车骨架结构静力学及动态侧翻特性设计要求 | 第33-35页 |
3.1.1 客车骨架结构静力学特性设计要求 | 第33-34页 |
3.1.2 客车骨架结构动态侧翻设计要求 | 第34-35页 |
3.2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结构静力学仿真分析 | 第35-44页 |
3.2.1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结构强度分析 | 第36-41页 |
3.2.2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骨架结构刚度分析 | 第41-44页 |
3.3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动态侧翻仿真分析 | 第44-52页 |
3.3.1 客车侧翻碰撞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44-47页 |
3.3.2 基于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侧翻碰撞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47-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面向安全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 第53-66页 |
4.1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 第53-58页 |
4.1.1 结构拓扑优化 | 第53-57页 |
4.1.2 结构形貌优化 | 第57-58页 |
4.1.3 结构尺寸优化 | 第58页 |
4.2 结构优化数值算法 | 第58-60页 |
4.2.1 优化准则法 | 第58-59页 |
4.2.2 数学规划法 | 第59-60页 |
4.3 结构优化工具 | 第60-61页 |
4.4 面向安全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结构优化方法设计 | 第61-65页 |
4.4.1 面向安全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结构优化流程建立 | 第61-63页 |
4.4.2 面向安全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拓扑优化数学建模 | 第63-65页 |
4.4.3 面向安全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尺寸优化数学建模 | 第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面向安全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 | 第66-76页 |
5.1 客车车身拓扑优化有限元模型建立及仿真 | 第66-68页 |
5.1.1 客车车身拓扑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6-67页 |
5.1.2 拓扑优化模型载荷及边界条件建立 | 第67-68页 |
5.1.3 拓扑优化仿真过程参数控制 | 第68页 |
5.2 车身拓扑优化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5.2.1 车身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5.2.2 车身拓扑结构提取及建模 | 第70-73页 |
5.3 车身骨架结构尺寸优化设计与分析 | 第73-75页 |
5.3.1 结构尺寸设计变量选取 | 第73-74页 |
5.3.2 结构尺寸优化有限元模型建立及仿真 | 第74-75页 |
5.3.3 结构尺寸优化结果分析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面向安全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结构性能仿真分析 | 第76-82页 |
6.1 面向安全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6页 |
6.2 面向安全逃生的电动公交客车结构性能分析 | 第76-81页 |
6.2.1 客车骨架静力学强度性能分析 | 第76-78页 |
6.2.2 客车骨架静力学刚度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6.2.3 客车骨架模态分析及对比 | 第79-80页 |
6.2.4 客车骨架结构动态侧翻碰撞安全性分析 | 第80-8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页 |